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更多的公共景点向大众免费

(2008-01-29 16:28:17)
标签:

杂谈

    全免,但是——— 这是南方某报在刊发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今年起将免费开放”这条消息时所选的关键词。“全免”说的是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但是”说的是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不在免费开放行列。相信
所有人在看到前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时无一例外都会欢呼雀跃,但是看到“但是”的内容时可能就会如泄了气的气球一般毫无精神,会郁闷地想:干嘛还要有个“但是”啊?

  说实在的,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压根就搞不清楚何为公共博物馆、何为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民众关心的只是在此项政策出台后,能免费去看看哪些博物馆,尤其是那些对普通大众有着巨大诱惑但却一直舍不得掏钱去看的历史文化遗迹。比如,上城墙还要不要钱?看大小雁塔还收钱不?去八路军办事处还要钱不?历史博物馆免费不?延安的枣园还收钱不……

  说到这些神往已久的历史文化景点,不由想到一件往事。前些年,笔者在山东当中学教师,在课堂之上对学生狂侃陕西的历史文化遗迹,说得学生神往不已。但下课之后却哑然而笑,无他,盖因在课堂上给学生说的这些陕西招牌景点,笔者这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却连一个也没去过,反而是山东的泰山、曲阜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都曾看过。陕西人没看过一个陕西的文化景点,却看过外省的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每当想起,总是觉得五味杂陈。

  作为自家地头的东西,自然应当异常熟悉。但让人尴尬的却是,对于大多数本地人来说,一个个熟悉的历史文化遗迹,大都不曾亲密接触过,对它们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书本及门前路过的一瞥之上。本地人距本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很是陌生,固然有近在咫尺感觉不觉稀罕的心理因素作祟,但面对动辄四五十乃至上百的门票,相信没几个百姓能舍得去看看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不是大家不想了解历史文化,而是金钱阻挡了大家了解历史文化的脚步。而且,公共属性特点鲜明的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启迪、熏陶民众的作用原本就应是最主要的功用,看着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迹屡屡成为个别部门敛财的工具,民怨和民意是显而易见的。

  此次中央各大部委联合出台的博物馆免费政策,无疑成功地砸碎了阻挡公众走进诸多历史文化遗迹、感受老祖宗遗产的最大障碍,让更多的如笔者这样的对本地著名历史文化遗迹相当陌生的人都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渴望走进却难以走进的历史文化遗迹,其意义自然无需多言。但是,看了关键词的“但是”后,笔者却有点担忧:会不会具体免费名单出炉后,会发现大众想去的都归属于不免费开放的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类,而免费开放的都是大众压根没听过名字或者只知道名字而压根没有参观欲望的景点?

  一个两个著名历史文化遗迹不免费开放民众完全理解,比如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态说作为陕西旅游招牌的兵马俑肯定是不会免费的,因为据说激增的游客会对文物的安全造成影响。但是,要是所有的著名历史文化遗迹都出于“安全”或者其他考虑而不能让大众免费进去,怕是大众只能将这项政策当作一纸空文看待了。

  国家此次免费向民众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的举措就目的而言,就是希望博物馆、纪念馆等具有公共属性的场所能够在传承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给民众以更多的精神享受,民众也对此有着很高的期望。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将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将民众感兴趣的景点都归属到“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里去,继而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无条件地将所有历史文化遗迹都能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近距离聆听来自历史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