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卡车上的大红枣撒了一地,村民们都自发帮货主拾枣,但从一辆喷有‘中国公路’字样的车上下来两名男子,把地上的枣往自己车上捧。”在濮阳上班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途经濮阳县柳屯镇一条公路时目睹此景,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9月6日《大河报》)
其实,这是个很普通很常见的新闻。对于生活在主干道边的百姓来说大概更是一个再也常见不过的场面了,因为,货运车辆在路上出事是很常见的事情,出事后货物遭人哄抢也已经看得让人麻木了。但是,这个场面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我想,原因无他,只因为,在村民都自发帮货主拾枣的时候,本应更有责任帮助出事货主的国家公务人员不但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在一旁趁火打劫——把地上的枣子往自己车上捧。
我们每一个人大概都有遭遇不幸的时候吧,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如果遭遇不幸大概更让人难以接受吧。在这个时候,我们所有人能想到的就是去找相关的国家公务人员。早在几十年前的时候,上至老人,下到小孩都记得一句话:有困难找民警,这句话很是平白地道出了百姓对国家公务人员的信赖,时至今日,大多数的百姓还心里还存有这样明确无误的信息——有了困难找国家。遭灾了,有国家;遭遇不公了,有国家……
但是,什么是国家?我不想去追寻学理上的概念。相信,在大多数百姓的眼睛里,国家就是国家公务人员,因为国家公务人员代表着国家,只有通过他们百姓才能感觉到国家的温暖。那些身穿制服,头顶国徽的人员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我想,在出事货主的眼里,在出事的时候看到印有“中国公路”字样的车辆时一定很是高兴,心想又有人来帮忙了。但是,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原本应该信赖的国家公务人员却在此时颠覆了他的认知——不但不帮忙,反而趁火打劫。恐怕这时几个国家公务人员劫走的就不是几个枣子了,而是劫走了政府的一些形象,至少是劫走了“中国公路”的形象。
几个枣子大概值不了几个钱吧,相信这几位“中国公路”也是不缺这几个枣子吧,也许,如果他们帮助货主拾完枣后,货主出于感激请他们吃几个也是可能的。但是,在这个最应该让平头百姓感受到国家关怀的时候,百姓却被“国家”重重一击。
也许,说“国家”是不准确的,相信如果国家相关部门知道了他们的行为,肯定是不会赞同的。但是,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细节之中,国家的形象却被这些不配代表国家形象的人重重地抹上了一道黑。哪怕,在事后被上级机关查出了,处理了,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出事,而且是同一性质的事情,恐怕,“有困难找国家”的观念就会在百姓的心中逐渐淡去,国家的形象也会被这些害群之马慢慢磨掉光辉。
我在买电脑的时候,对产品心存疑虑,不能决定,销售商劝我“你放心,我们的售后服务是很完善的”,我说“如果产品天天出问题,恐怕销售人员即使天天跟在我身后为我服务,我下次也会再买你们的产品”。亦是同样道理。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逐渐转型的社会,很多人都在说我们的社会是“世风日下”。因此,为了我们的“世风”不再日下,国家有必要让国家公务人员在道德层面作出表率,国家也应该对那些损害国家形象的人施以重手,毫不留情地将这些害群之马清除出国家公务人员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