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七日自助游(景点汇总)
图/文 陈高龄
吴哥,是我一直憧憬着、又一直都不急于去的地方。游吴哥不同于一般的游山玩水,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识准备。是远道而来的悦令我的吴哥计划迅速成型并付诸实行,于是,在3月19日~26日,吴哥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三月的柬埔寨,是旱季的第五个月,又是旱季中炎热的月份,不是出游的合适时间。不过,时间不合适意味着是旅游淡季,意味着可以避开汹涌的人流,再说旱季既可为我洗去招风雨的名头,游览拍照效率更高……直到飞机降落前我仍做着这样的美梦。(注:柬埔寨只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旱季为11月到次年的4月。旱季又分为凉季和热季,凉季是11月到次年1月,热季是2月至4月。)
没想到在暹粒(Siem
Reap)机场等候我的是拥挤的云朵。第二天,白云变乌云,乌云又变成瓢泼大雨,下了整整一天。
也不知道谁说的,说高龄能呼风唤雨,说的神乎其神。可这人要是老在出游时胡乱唤雨,是不是太那个什么了?可怜我这趟除了一天暴雨还有两个阴沉天(得谢谢老天爷,把雨留到夜里下),剩下四个晴天来之不易啊!多亏无意中发现,只要忘了涂防晒,必定红日高照,于是毅然放弃防晒措施,天晴了,我也被烤糊了。除了皮肤变黑,此行的收获绝不只是观光拍照。
因4月初还要外出,吴哥所得惟有暂时封存,在这里先将此行游览点汇总如下(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1、吴哥寺(Angkor
Wat),著名的吴哥窟,又称小吴哥:

这是个消磨时间的无底洞,光是最外层800米长廊上的浮雕故事,就可以看掉你几天几夜。另外,吴哥寺正门向西,日出日落会带给你不同惊喜。
2、吴哥城(Angkor
Thom)即大吴哥,这是吴哥城的南门(South
Gate):

吴哥城建于12~13世纪。由暹粒市区或吴哥寺出发进入吴哥城,南门是必经之路。
3、位于吴哥城中心的巴戎寺(Prasat
Bayon):

建于12世纪末,佛教。著名的“吴哥的微笑”说的就是巴戎寺54座四面佛塔上的216张笑脸。
4、吴哥城内的巴方寺(Prasat
Baphoun):

建于11世纪中叶,印度教。 是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最高层已坍塌。
5、吴哥城的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建于11世纪初,印度教。高台上原本有一座金塔,是城内最高的建筑,也是皇宫中的神庙。
6、吴哥城的战象台(Elephant
Terrace):

战象台是国王的阅兵台,也是举行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点。
7、吴哥城的癞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这里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癞王”一名的由来耐人寻味。
8、托马农神庙(Thommanon):

建于12世纪,印度教。基本建构与吴哥寺相似,大可将它看作吴哥寺的微缩模型。
9、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

建于12世纪上半叶,印度教。现存的九座单体建筑有八座严重毁损。不看也罢。
10、茶胶寺(Prasat Ta
Keo):

建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印度教。谣传登上寺顶可俯瞰吴哥城全貌,但纯属谣传!
11、塔布笼寺(Ta
Prohm):

建于12~13世纪,佛教。一座被丛林肢解、吞噬的寺庙……
12、斑黛喀蒂(Banteay
Kdei):

建于12~13世纪,佛教。在这里可见与塔布笼寺相似的巨树奇观。
13、巴肯山(Phnom
Bakheng):

在丛林密布的吴哥,高约70米的巴肯山是难得的制高点,它因此成为观看日落的热门景点。可惜太阳一落下地平线景区人员立刻清场,白白浪费了拍照的黄金时段。
山顶的巴肯寺建于9~10世纪,印度教。
14、圣剑寺(Preah
Khan):

建于12世纪,佛教。是举行重要节日庆典的地方。透过残缺的廊柱,仍可感受到当年的气派和场面。
15、龙蟠水池(Prasat Neak
Pean):

建于12世纪下半叶,佛教。环绕中间大水池的四个小池原各有座喷泉,现在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旱季,连中央大水池都干涸了。
16、东梅奔(East
Mebow):

建于10世纪,印度教。规模不小,特色不明显。
17、比粒寺(Prasat Pre
Rup):

又一个难得的可以观看落日的地方。
18、豆蔻寺(Prasat
Kravan):

建于10世纪,印度教。五座砖塔一字排开的布局与众不同。正面向东,应该比较适合上午拍照。
19、女王宫(Banteay
Srey):

建于10世纪下半叶,印度教。庙墙、廊柱上的浮雕精致繁复、细腻华美。至于女王之名的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崩密列(Beng
Mealea):

建于11世纪初,印度教。距暹粒约5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废墟,可凭藉残存骨架联想本来模样的遗迹非常有限。特地包车前往是因为看了太多非常蛊惑人心的推介,诸如“看到吴哥窟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最好带上指南针,以免丛林探险时迷失方向”云云,结果大失所望。不知是否因为这一遗址已承包给私人经营,进入景区后,有一专职保安以向导的名义带着你走,当然也监督着你不得越雷池半步,不能掉头返回。可以随时随地停留拍照,但根本没有迷路的机会!崩必列实际面积与吴哥寺不相上下,但你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奉劝没有考古专长、没有废墟情结的筒子放弃这个点,即使你有足够的假期也没必要为它浪费时间。其实,类似的场景在吴哥城附近的塔布笼寺、圣剑寺、斑黛喀蒂等都可感受到。
21、罗洛士群(Roluos
Group)的首要庙宇巴公寺(Bakong):

建于9世纪末,印度教。是早期高棉寺庙建筑的经典。
22、罗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筑神牛寺(Preah
Ko):

建于9世纪末,印度教。诺大的地盘仅余三座残损佛塔,但此地与巴公寺很近,顺道看看,有助于理解“罗洛士群”的概念。
23、罗洛士群的主要建筑之一罗莱寺(Prasat
Lolei):

建于9世纪末,印度教。是Yasovarman一世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寺庙。
24、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畔的荷田:

3月23日下午,原本要去游览洞里萨湖的,但是,我看见这片荷田,忍不住一步步走近,再也不愿意离开,什么游湖、什么日落都被抛到了脑后。
我买的是吴哥景区七日通票,60美元(另有40$/3日票、20$/1日票),以上景点除了崩密列和洞里萨湖,都在吴哥景区管辖范围内,都无须另购票。还有不少景点在纸上谈兵阶段已被我勾销,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游遍每个点,这样才有可能多逛几次吴哥寺,另外巴戎寺、塔布隆寺我都去了两次,上列景点的排序并非实际游览顺序。
这一周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是五点半出发(看日出的两个早上五点出发),十点半或十一点回酒店休息(暴雨日例外),下午三点出发,七点左右返回。在吴哥要玩的舒心尽兴,最好放弃依路线顺序移动的习惯,因为但凡热门的景点都应该在一大早去,待到团队批量光临时再撤到一日团不游的地方自得其乐。再说,再偏门的景点都会遇到同类,而且都有验票的工作人员,绝对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在吴哥以及暹粒的食住行,携程网有详尽介绍,不赘。
( 欢迎来访,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