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苏静主编,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49.80元。
知日团队的新系列。怎么说呢,《知日》系列最大的特点,我一直觉得是提供了一个从基本受众角度的视角去整合的阅读内容,深度则控制在比大众阅读略深,避免专业化的阅读壁垒,同时尽可能拓展话题的覆盖面以提升趣味,一句话说……就像商业化的同人志mook。《知中》延续了这种方式,第一期山水,传统命题在现代视角下重新诠释,作为杂志来读颇有意思。只是,知日是建立在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之上,说别人家的事,八卦阅读之心人皆有之,知中说起我们的家事,究竟这个系列mook会延续多久,真是好奇且期待着。
http://ww1/large/4d96dd98gw1f02lw98vfej208o0buq2x.jpg 编辑圆耳朵本周读 |《四明别墅对照记》
张伟群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月,78.00元。
该书由汤惟杰老师推荐给我。他说,这位著者今年离世在上海文人的圈子里掀起惋叹。我总觉的“四明别墅”这根线索好像哪里见过,一查,自己在豆瓣标注过想读的《弄堂元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就是这位老先生的。当时看了书的介绍,还曾萌发过“未来有机会去采访”的念头。然而时间不等人,就此和张老先生错过了。这本书是《弄堂元气》的高阶版本,平均每550余字就能对一张照片或图版,是真正的“对照”。张老先生就是四名别墅里长大的,但他也说,“由于市民生活不享受被历史记载的待遇,尤其像四明别墅这样由中等阶层组成的群体,长期不被光芒着及,一旦试图深入发掘,会发现对第一手材料的依赖极大”。
因做公益坊,也有感于上海中产阶级因特定年代所受挫折巨大(被批斗中,腥风血雨,人生转折,难以想象)。他们已经养成了自尊、谨慎、低调的风格,一般决不会随口相告。张老先生在写《元气》一书时,邻舍们还没有拿出那些老底子的私家图片,后来书出了,弄堂人家买了他的书,评价颇高。2010年四名居委会出面召集了一个座谈会,这条弄堂的私史得到某种召唤,浮现了出来。老先生功夫很深,基层档案、文献资料,大量口述史,人又谦虚,在文本中你可以感觉到一个老者将所有的线索攥在手里,慢慢吐,慢慢放,无数的批注,从谁处得到的线索,真正纷繁织就,从容有序,读者可以耐心地去感受。那么多的人来了又去:一个弄警曾经是南京市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一个四姨太管理才能过人,二房东王招娣与音乐家黎锦晖的故事……真正的弄堂人间,但,连张老先生都走远了。也许,这本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呈现一种分量,而证明这种分量的日子,亦不会太远。
http://ww1/large/4d96dd98gw1f02lyns9blj208e0b4gnc.jpg 编辑里斯本本周读 |《一个人的冬天》
《城市画报》379/380期
杂志业的冬天挺狠。平媒干不下去或濒临干不下去时,就会号称“我要转新媒体”,这恰恰是天大的不自量力,因为新媒体绝不是平媒简单省掉印刷成本之后的“无纸化”,它对各方面的成本要求实际上是剧烈上升的。《城市画报》也不易,2015年他们也改变了刊期,作为城市文化和消费类的老牌杂志,以及我曾经最喜欢的杂志,他们的app在内容呈现上已经成熟了,这也许是他们还能在这个冬天里“独行”的原因。终究,转型不是濒死时求生的选择,而是身强力壮时主动寻求的变革。先搞对自己的状况,再选择生路,比较好。
---------
第31期起,读书党增设亲友支部;第32期起,读书党增设读者支部。欢迎大家转推亲友本周在读或读完的书刊及文章。
欢迎大家踊跃加盟。
欢迎大家踊跃加盟。
欢迎大家踊跃加盟。
http://ww3/large/4d96dd98gw1f02lzoyt96j208u0blt8q.jpg 本刊读者@萧之渊 本周读 |《社会性动物》
[美]艾略特·阿伦森著,邢占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45元。
提到这部书,有太多赞美的话可以说,它甚至被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然而,对于更多的普通读者来说,诸多光环之下真正的魅力在于,它降低了理论的门槛,让每一个起论述作用的铅字都通俗易懂地浸润在风趣之中。社会学在作者的演绎下变得雅俗共赏,只要有心,所有人按照指引都能初步一探究竟。
与此同时,它的一版再版也点醒了被琐碎现实羁绊的现代人,炫目纷繁,生活并非只有伧俗和无奈,大多数困惑背后,所潜藏的恰恰是最令人沉迷的规律:它们只是暂时蛰伏在背面,等待被人揭开的那一刻。而这,何尝不是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
周末愉快!敬请期待下期!
【组稿编辑:一觉醒来到下午的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