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47期《从普通农场到都市农园》

(2011-06-27 13:21:21)
标签:

都市农园

农业

文化

从普通农场到都市农园

文/王文静

4月18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南京“第四届长江论坛”上表示:“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人口,保障了国民经济三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 中国不是一个资源型国家,而我们的耕地养育着全球1/5的人口。来到广袤的黑土地,你便会发现这片曾经最肥沃的土壤已从最初的富含有机质土转变为如今的有机质贫瘠土。是抓“产量”还是抓“生态”?这似乎陷入了一个砍左手还是砍右手的难题。

http://s1/middle/4d96dd98ga6ab53137c30&690

市民们在都市农园自得其乐。(摄影/庄严)

“高产” 引以为傲的背后

一边是9%,一边是21%。仅从耕地农作物产量而言,的确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式奇迹。但是,奇迹背后,农民会告诉你,我们一年四季吃到的那些瓜果蔬菜,是依赖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种植的。你会对“高产”产生怎样的恐惧?在我国,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民施用最多的是氮肥。

“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今年1月公布了《氮肥的真实成本》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个部委和机构对此展开讨论。农大循环农业中心教授、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旺盛的一段话似乎说明了现代化农业技术背后的无奈,“我们的国情使我们不得不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之路,如果只顾及环境成本而动摇农业生产的食物供给基本职能,大幅度降低化肥投入,势必走向极端,直接影响粮食的稳定和持续增产。”长此以往,我们的耕地肩负着不可承受之重。

尴尬 农业大国的现实

事实上,政府近几年来不断出台的一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业,也先后采取了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及农机直补等措施。但是,这种补贴被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物资的涨价吞噬掉了。2005年12月底,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停止了对华粮食援助,就此,中国告别了长达25年的粮食受援助国的身份。同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这一个华丽转身背后,是57.7万吨的粮食援助。

这样看来,保“粮食产量”和诸多“中国输出”一起,成为关乎国家地位和国家战略的砝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这个农业大国曾经最肥沃的黑土地的土壤有机质已从开垦时的8-10%下降至如今的2-3%。如何想出一个既保“产量”又保“环境”的“两手硬”对策,成为一个农业大国的现实尴尬。

http://s12/middle/4d96dd98ga6ab5304231b&690

都市农园的出现使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机会亲近土地。(摄影/焦震男)

炙手 都市农园的活力

对于这个尴尬,发达国家用它们的经历给出了答案。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在此背景下于成立。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投票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由此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有机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同时,农业政策也逐渐从传统农业、设施农业转向有机农业。都市农园作为有机农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有机农业的推广增加了可能性。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机农业生产系统。这个系统把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作为运作的关键,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不少欧洲国家实施鼓励有机农业的政策,比如,对放弃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收入受到影响的农民给予适当补助。而目前,都市农园通过吸引众多市民的参与,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希望。虽然和普通农场相比,规模小,自上而下的规范还比较弱,主要是民间力量在推动,但是从长远来看,都市农园作为有利于未来生态的事业,必将为农地重建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