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闯“三关”
(2010-03-11 08:33:13)
标签:
it |
电子病历闯“三关”
朱小兵
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防篡改方面的积极作用,仅仅触及冰山之一角。
从卫生部门最近一年多来的努力来看,其推进电子病历的决心之大、速度之快,为历史所罕见。其中,最突出标志性事件就是,2月下旬,卫生部公布了我国首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并且明确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主管部门针对电子病历及其信息系统建设,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规章,推进电子病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电子病历推进的成败,不仅取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更取决于不同医院个体、各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执行;不仅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快速配套和完善,更取决于医院、社保体系等向公益性回归的深刻转变。电子病历在开局之初,就将遭遇三道难关。
首先,认识“不到位”。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院院长们,对于电子病历内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恐怕还远远不够。3月7日,卫生部医政司马旭东处长在上海举行的电子病历研讨会上坦言,目前就有一些院长对于电子病历的作用和价值“还认识不到”。换言之,电子病历的推动,首先需要有针对各级卫生主管、医院院长、医政科室的普及过程。单纯地依靠医院信息部门推动的电子病历应用,不可能有效加载医院管理的思想和灵魂。从这个角度看,电子病历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第二,态度“不端正”。推进电子病历,根本目标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改善医患关系。《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正在实施电子病历的医院IT部门面临不小阻力。个别医院医疗部门、医生甚至要求新实施的电子病历系统为其留下可以随时修改的“后门”。如果医院院长没有排除万难的决心和气魄,电子病历系统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看,电子病历切忌新瓶装旧酒!
电子病历炙手可热,但要将这种热度转化为良好的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观中国卫生信息化历史,业务需求才是彻底改写卫生行业信息化局面的催化剂:从医院收费、住院每日清单到公共卫生领域在SARS之后的疫情直报。《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能否成为这样的催化剂?衷心祝愿电子病历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