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大都以信用立国,在华尔街更是如此。
例一:先电话里成交,后补签书面合同
因为交易所的存在,一般股票的交易不用考虑信用的问题。然而在华尔街上,有许多交易是在证券公司和基金以及其它金融公司之间直接进行的,这些交易通常被称为柜台前交易(over-the-counter trading)。所交易的产品涉及外汇,债券,以及各式各样的证券衍生产品。无数交易都是在一个电话里就成交了。一笔交易在电话里成交后,成交的双方是要在当天以传真的方式签一个书面合同以显示双方做了这笔交易的。
有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书面合同还未签,按当前的新市场价格,有一方就已经亏损了好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了。也从未出现过在电话里成交了但因为丢钱而拒签交易合同的情况。如果一个基金做了这样的事,券商公司都用不着上法院告它。因为那家基金不讲信用的事在华尔街传播开来,就再也不会有公司跟那家基金交易了,它就等著关门大吉了!
例二:销售员关于市场的个人看法
券商公司的销售员要经常跟客户联系,讨论市场,把卷商公司研究员写的报告给客户,以促使他的客户会跟他的公司进行交易。比如,一个销售员可以跟他的客户基金经理讲,IBM和DELL通常有很强的关联,你看今天DELL已上扬了不少,IBM还没动,我觉得IBM一会儿也会往上走的。基金经理听了他的话买了IBM,即便丢钱了,基金经理也不会怪那个销售员的。因为基金经理对销售员的期望是销售员能给他研究资料和一些有用的确切的消息。对于销售员关于市场的个人看法,基金经理会听,但他也会充分意识到投资的最后结论是要靠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做的。在华尔街上,普遍的看法是,一个人的看法或预测可以不对,但决不能故意歪曲事实,这是不可原谅的。
例三:卷商公司的分析员报告
基金经理每天都会从各券商公司的销售员那里收到几十篇的分析员报告。关于同一支股票,一定会有一些券商的分析员推荐买,另一些券商的分析员推荐卖。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他更看重的是报告里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具体数字和分析员分析未来赢利前景的逻辑性,结论是次要的。所以一个分析员的有些报告的最后结论被市场证明是错了,没有基金经理会怪他的。但如果他的报告里的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数字出错的话,那就尴尬了,这对分析员的声誉是很不利的。基金经理跟销售员或分析员讨论市场的时候,会非常注意区分什么是事实(fact),和什么是看法(opinion)。华尔街普遍的观点是,看法可以不对,但事实不能讲错。无心讲错事实也会被视为不专业的行为。所以专业的做法是,讲事实就要讲得百份百的正确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