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巨人三传》
小弱妹妹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给老师们推荐十本书。以我所读的有限,自然是一道十分考量心智的难题。
昨晚,在书柜前逡巡,那些曾经诵读过或醉读过或已被“折磨”得面目全非的读本,一本本被抽出来,又有些被再度插进去。最后,目光锁定在挑出来的22本里,再一本本略略翻阅,顺着当初阅读的心路,在墨痕里寻找被推荐的理由。
手刚碰到《巨人三传》,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激荡。
这本书,我先后买过三个版本。记得第一本是大学时代买的,是人民出版社的。那天,我领到了做家教的月薪,跑到书店里,遇到了平生令我如此震撼的书。因为这本书,我后来还有幸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文字囫囵吞下去。
可惜,最初的那本后来被一个朋友借去,没有还回来。
我对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最初崇拜都是来自这本书。我曾经想过,倘若没有这本书,我会不会把阅读的视线投向外国经典?在这之前,我对雕塑从来没有兴趣去关注,而因为米开朗琪罗,我开始用心去体悟每次邂逅的塑像冰冷外表后面的秘藏。
感谢罗曼·罗兰的天才和慈悲,为这个世界郑重地安下了如此珍贵的精神基石。而我更要感谢的是我无限敬仰的傅雷先生,仅仅是因为他那不凡的几篇序言,少不更事且心智皆弱的我竟然就掂出了这本书的份量——是在历史长河中的份量。
我曾经背诵过傅雷先生在《贝多芬传》中的“译者序”,还没有打开封面,我的心已经沉浸其中了——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
这些话,再一次在耳边回荡时,更觉一份前所未有的智勇知见。在这个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一切以“钱言”为最终定论的时代,这样的声音是否还有启蒙的意义?
我的书柜里现存的是04年4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版本,杨绛先生的序言赫然印在卷首。她这样诠释:“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所谓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的野心的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曼·罗兰在给《米开朗琪罗》的序言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感谢傅雷先生把这样的英雄注解为人类的“巨人”。
在我们这个不相信公仆意识的人心环境里,这样的英雄观,好像很不入流。如果这样朴素的英雄精神始终不能取代鄙俗的豪杰枭雄似的成功观,终有一天,我们会自食恶果,深受其害。
愿更多的心灵能铭记这些话——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819年2月1日在维也纳市政府语)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贝多芬
1792年手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