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笔记摘要 何为《易经》?
(2014-03-15 05:25:54)
标签:
百家讲坛曾仕强讲座《易经的奥秘》笔记摘要文化 |
分类: 感悟随笔 |
《周易》成书以后,多少人想动它的一个字,都动不了。孔子当然也有责任,如果其中真的有不对的地方,他就要删,就要改。可是他读完以后,肃然起敬,赞《周易》,而且替《周易》装上十只翅膀,我们称之为《十翼》。孔子希望《周易》能够“飞起来”,可惜到现在,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
孔子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而《易经》就是理想的翅膀。
《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实际上应该是“《易》为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易经》太大了。就像偌大的北京城,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乡道路都能进得来,可是进来以后,谁都不能说自己真的就算是了解整个北京了。关于《易经》,为什么总是见仁见智,各执己见?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都只看到一个方面,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得很全。所以研究《易经》,一定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
《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第一个是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所有文献都记载:《易》是群经之首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人算作一个,第三个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叫下古
明明是四个人,为什么说是三个呢?这跟《易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三”是奇数,是阳的,而四是偶数,属阴的,所以我们说是三位。
实际上,《易经》成书所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经历的圣人也很多,应该说,《易经》是我国古圣先贤集体创作的成果。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因为所有能列举出来的大系统,像太阳系、银河系等等,都不可能大到“其大无外”;所有能列举出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等,都小不过“其小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