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集邮,一般是为了赚钱,似乎这就是集邮的目的。而我童年的集邮,却源于兴趣,喜欢邮票丰富的内容、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印刷,通过收藏和欣赏邮票,学习课外知识,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那时,采集邮票的途径有:采集自己家来往信件上邮票,向不集邮的同学索取,去交大的办公区和学生宿舍区诸多垃圾箱寻找别人丢弃的贴着邮票的信封,用自己的邮票与小朋友交换,但从来没有为集邮花钱买过邮票。
从信封上揭取邮票一般使用水浸法。将贴有邮票的部位从信封上剪下来,放入盛好水的碗中浸泡二十分钟左右,待邮票从信封上自然脱落后,用镊子夹住邮票一角,另一手放入水中,小心洗掉邮票背面的浆糊或胶,然后把邮票放到碗边,控干水后贴在碗的外面,置于阴凉通风处晾至八成干,再将之夹在书里压平,等邮票完全干好后再进行收藏。
邮票收集多了,就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使收集的邮票编排得整齐而有规律,使内容与形式和谐。
我收藏的都是盖了邮戳、使用过的邮票。但其中不乏令人难忘的故事和情结。
五十年代前四年,我国发行了4套世界和平纪念邮票,都以和平鸽作为主图,其中3套邮票画面采用了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所画的3幅和平鸽,一幅比一幅画得更好。从这些邮票,我才知道,鸽子代表人类和平的愿望。毕加索画鸽子,源于一个令人悲愤的故事。二战期间,巴黎被希特勒法西斯匪徒占领。有一天,毕加索邻居一个小孩被德国鬼子摔死了。孩子的爷爷悲愤地找到毕加索诉说,孩子在楼上用红布扎在竹竿上,挥引着自己喂养的一群鸽子,被德国兵发现,在他脸上打了一拳,孩子反抗,残暴的德国鬼子抓住孩子,将他从窗口扔到街上摔死了。德国鬼子又把留在笼子里的一只鸽子摔死了。因此,老爷爷请毕加索画一幅鸽子留作纪念。这件事给毕加索留下了悲愤难忘的印象。在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时,毕加索想起了这件不幸的往事,就把自己画的3幅不同形态的鸽子献给了为和平斗争的人们。鸽子成为了和平的象征。鸽子成为和平象征的典故,在《圣经》中也有记载:上帝因世人行恶,降洪水灭世前,命诺亚造方舟,使之全家得救。40天后,洪水退落,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测水情,鸽子口衔一橄榄枝飞回,于是,诺亚得知洪水退去,已平安了!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这个故事与毕加索画和平鸽也有密切关系。
1952年发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因为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所以让我格外喜欢。
1955年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特种邮票,是我国第一套彩色胶版印制的邮票。它使我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了解得更清楚。
1955年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四枚四种图案,各种图案与刷色分别为:张衡(黑棕色)、祖冲之(深蓝色)、僧一行(黑紫色)、李时珍(紫红色),各枚面值均为8分。这套邮票让我记住了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伟人,了解了他们的杰出贡献。
1955年发行的《列宁诞生85周年》纪念邮票,共两枚,都是列宁的头像,1枚深蓝色,面值8分,1枚紫红色,面值20分。那是我最喜欢的列宁头像,我曾用铅笔临摹。
1956年发行的《孙中山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共两枚,都是孙中山的头像,1枚深蓝色,面值8分,1枚棕红色,面值4分。当时,这套邮票令我思考:我们为什么隆重纪念这位革命家?
1960年发行的《菊花》特种邮票,一套共18枚。这套邮票,依菊花的花冠特征,赋予它们诗情画意的名称,如绿牡丹、如意金钩、天鹅舞等等,我对菊花的认识和喜爱,正是从这套邮票开始的。在此之前,我对菊花的了解少得可怜!
1960年发行的《金鱼》特种邮票,一套共12枚。画面分别是黑背龙睛、翻腮绒球等12种名贵的金鱼品种。在采集这套邮票前,我不知道金鱼有这么多品种,竞如此漂亮!
童年的集邮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1974年,我把自己收藏的邮票送给了小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