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8日,我们一家人在三叔三婶和堂弟们的陪同下,从大同出发,驱车65公里,游览了北岳恒山的悬空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面包车穿行于深山峡谷中,在一个小盆地内,我们终于看见了建在高耸崖壁中间凹进处的悬空寺。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山下的洪水泛滥时,可免于被淹。小盆地四周的大山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降低了日晒的损害。悬空寺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减小了风侵。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当时做出如此科学的选址,不能不令人叹服。正因为选址科学,才使悬空寺历经14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我们走近悬空寺,看清楚支撑全寺的殿阁的是十几根长长的碗口粗的木柱。导游说,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利用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整个寺院浑然一体。
悬空寺建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巧妙地将一般寺庙平面的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真可谓美不胜收。唐代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后,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我们登上悬空寺,攀悬梯,跨栈道,穿石洞,步曲廊,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是青天,俯视是峡谷,犹如腾云悬空,这才真正明白此寺为何称为悬空寺。导游说,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似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像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悬空寺有很深的宗教背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以超常的智慧,将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做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始终没有遭到破坏。
我们游毕悬空寺,得到共识:悬空寺是力学、美学和宗教的融合体,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