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共读《红楼梦》(一)

(2020-08-26 21:42:32)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中学生读红楼梦

读书

中学教育

分类: 乐读书

亲子共读《红楼梦》(一)

2020-8-25 乐乐12岁8个月 图文/乐妈妈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乐乐自己读过过前三部,都是原文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而《紅樓梦》原著沒看完。但是有意思的是,《红楼梦》却是乐乐看得最多,接触最多的一部名著,同时恐怕也是读得最深入的一部。但是从理解能力来看,《红楼梦》的琐碎和人情世故并不是孩子可以轻易驾驭的。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包括我自己,对于这广大精深的著作也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才可以胜任阅读。

 

      我看到了以前一个非常有趣的博文记录。关于一次乐乐读《红楼梦》时对我讲了一番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对他非常佩服:“妈妈,四大家族最后都呼喇喇似大厦倾,败落了,真惨呀!但是,你知道最慘的是哪家吗?」

       乐乐的提问一下子提起我的好奇,我反问他:「四大家族贾,王,史,薛,是哪一家呀?」

       妈妈,我觉得最惨的家族不是四大家族的其中一族,而是林家。

       我一时没明白,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认为?

    “嗯,不是贾家,不是薛家,不是王家,不是史家。。。。。就是林妹妹的林家!你看,她家先是妈妈死了,后来爸爸也死了,最后,连黛玉都。。。。。。他们家最惨了,一个也没有留下!所以是最惨的一家喔。”

       乐乐的解释使得我恍然大悟,并从心里喜欢这样不拘一格的说法,孩子的视角总是那么独特新颖!那年乐乐才7岁。

       而如今,乐乐12岁了,时光飞逝,5年过去了,他又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和成长。。。。。。

       这些年陪伴乐乐亲子阅读的进程中,凡是有关《红楼梦》的书籍,我都沒有放过,绘本,缩写版,插图故事书,桥梁书,小人书,音频,歌曲,电影,电视……多方面的接触和阅读,《红楼梦》也是我与乐乐交流最多的一本。

       这是最伟大的中国古典小说,值得一辈子阅读。每个年龄读来都有每个阶段的收获和感悟。我想,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和乐乐一起阅读。

       这个暑假,我们用听的方式阅读《红楼梦》,要感谢网络,提供了极为方面的学习法门,只要有心,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蒋勋细说红楼梦》我和乐乐在小学时听过两三次了,非常好听,我想如果时间允许听几遍都不厌烦。最近,我又找到了两个极好的音频和乐乐一起听,《吉劭居 红楼梦-原著原文朗读与讲解》(喜马拉雅)(这个音频的原文朗读非常出色,让人听了欲罢不能而且还是免费实在是太棒了!)和《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微信听书)(白先勇先生作为专家学者小说家,他的讲解则是从专业的角度,非常详尽的逐回细讲,对于中学生的乐乐来说,可以帮助他在写作也文化修养方面予以提高)。两个音频都非常好听,我们只要有空就一起听。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侵淫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乐乐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不管是看或听,都不能保证有没有进脑子,而由乐乐口中说出的片段和体会,甚至是他自己写出来的文字却能真实的反映出他的阅读所得。尽管很多只知小孩儿的皮毛之见。我集结他和我读此书的点滴趣事和感悟。对于我而言,这样的记录本身带给我很大的快乐。

       有一天,我和乐乐正听书,他告诉我,妈妈,8岁时,有一次我感冒生病,在家很无聊,你就让我看《红楼梦》,我读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很開心。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喜歡刘姥姥进大观园。喜欢《红楼梦》了。他記得,我倒忘了。孩子记性好,儿时的事情都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你不知道在成长的那个时段,那些美好或是不美好的记忆就会突然冒出来,而这些早年的经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真的是应该想尽办法给他们读尽可能多的书。乐乐这么一说,我也记起来了,8岁和刘姥姥带去大观园的板儿差不多大,孩子间有了共鸣,还有那么可爱滑稽的刘姥姥,逗得戏里的小姐太太们哈哈大笑,也惹得戏外的乐乐乐不停。乐乐也是在这里开启了他对《红楼梦》的一点点认识。

       前不久的那天,我又和乐乐一起听《红楼梦》,他问我,贾宝玉的爸爸是贾政,那么甄宝玉的父亲是不是应该叫“甄政”,那岂不叫“真正”?!说得我们哈哈大笑。开心的感觉告诉我,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绝对是无以伦比的。

      记得上学期的一天,我送乐乐去学校的路上,我们又可以一起听《红楼梦》。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呀。乐乐要么不听,要么就听得比我认真,他的心性是那么的纯洁。我发觉他在听的过程中,总是一边发动他勤于思考的脑筋。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务必是追根究底的探索。在听的过程中,他长了很多的知识,积累的大量的储备。却不像我僵化的思维,听的最多的也只是追求故事的情节和结局。那天,听的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说的是贾母让大家凑分子给凤姐过生日,讲得谁谁谁出多少的银子,我只一心庸俗的等着凤姐泼醋的故事高潮情节。乐乐却按了暂停,他急急的说,“妈妈,稍停一下,我得查一查。。。”

       查什么呀?正在兴头上的我不耐烦了。

      我得查一下,这一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钱?最后他查到了,一两银子大约合现在200-1000元不等(有多种说法)。然后,乐乐就开始计算,暂且按一两银子250元算,周姨娘等人每个出2两银子,也就是大约500元。贾母出20两,也就是出了5000多元,这样算来,好像也挺合适的。我虽没有求证乐乐的结论是否正确,但我却非常佩服乐乐的这种求知的精神。我自己看了那么多年的《红楼梦》,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去查一查,算一算,书里说的一两银子到底是合现在多少钱,可见乐乐真的是敏而好学。他的进步和我的固步就可想而知了。在孩子面前,实在惭愧呀!

       听到晴雯撕扇子,乐乐又自发的联想到,曹雪芹是呼应千金一笑。他给我讲解这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千金一笑。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欣赏乐乐可以举一反三的学习精神。真好,暑假我们可以天天学习,不断进步。

       有时,他会听着听着就好像恍然大悟,说:”妈妈,不是有『兰桂齐芳』的说法吗?那么,日后的宝钗不就是今天的贾母吗?!“乐乐说他喜欢贾母,因为她的仁慈,大度。还有她的生活品味。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不爱大观园里那么多的美女俊男,他却对贾母另眼相看。这也实在是出乎意料呀。

       暑假里,乐乐开始整理一学年的书籍,作业本子及其他。他把所有的书籍和物品一一整理,这本要扔的,这本要留的,这一本是要扔掉的,那一本又是要留下的,乐乐把书一本本拿在手中,一边分辨去留,一边把书拿在空中抛来飞去,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他就有所感慨:“妈妈,我这是在“焚稿断痴情”呀!”说完哈哈大笑。我一听开心,如果不听《红楼梦》,断不能有这种想法。我问乐乐,这林妹妹焚稿和你抛书两者有何区别?

  乐乐回答:”相同的都是整理自己的东西,但她断的是痴情,我断的是上学期的回忆。还是重要的是她的心情很不好,是伤心的;而我的心情很不错喔,我想的可都是学校里的好事,我是开心的。哈哈!“

  我们听到尤二姐自杀时,乐乐着急又气愤了,他说:”尤二姐不能这么弱懦,应该主动出击,去找老太太,找支持人。再不行也还要去找宝玉,因为宝玉是怜香惜玉。试试也好过这样坐以待毙,要争取嘛。“乐乐思维和视角很新奇,我因为了解了故事经过与结局,固化的思维使我对于尤二姐的命运不抱仼何奢望,只是巴巴随剧情的延伸.,带忧伤与绝望等待着尤二姐的毁灭。乐乐却不这么被动,他为尤二姐抱不平,积极主动为她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想到了贾母,想起了宝玉。如此一讨论,便激活了我的沉闷气氛,使得我们的读书变得活跃有意思起来。

   昨儿我与乐乐听《红楼梦》。听到最后我无聊对乐乐又感慨又叹,”唉,一切都成梦幻泡影。到头来一场空,白茫茫落得个大地真干净。“我对乐乐说,”这又有什麼意思呀。读到最后都是一场空!“乐乐沒睬我,他目视前方,发了几秒钟呆后,转过头直视我的眼睛,仿佛要把我的心底看穿,然后慢慢悠悠地说,“妈妈,我们此刻一起听《红楼梦》,故事这么好听又开心,你为什么就不能想想现在,享受着当下这一刻呢?!”说完再懒得理我,用他的沉默鄙视着我的肤浅让我无地自容。亲子共读《红楼梦》(一)

 


   最后,附上乐乐的文章。我突然想到,既然天天听,乐乐又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何不找个给他动笔的机会,让他把自己的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将会是一份珍贵的记录,起码,它能真实的记录乐乐12岁时读红楼的感想和感悟。于是有了这第一篇《读红楼梦有感》,我让他自己选一个角色来写,没想到他选的是林黛玉。我想我会想办法让乐乐保持记录,以此锻炼他的写作能力和读书的收获。

 

 

        乐乐的文章:《孤标傲世偕谁隐-读红楼梦有感

  林黛玉,可谓是曹雪芹在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角色。林姑娘的那种孤标傲世,那种真情流露,那种多愁善感的性格,都令人难以忘怀。她与宝玉的一段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两位惺惺相惜,互相交心,视彼此为知己,令人印象深刻。说他们是中国小说史上最美的一对情侣,也不足为奇。

  黛玉最广为人知的一段故事,就是“黛玉葬花”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有着很大的寓意在内,黛玉在葬花时将一首可以说是黛玉对春天,对花,对自己的挽歌《葬花吟》读了出来,当中充满了悲凉,伤感的感觉。你可能觉得黛玉不是写花吗?为何说是对自己的挽歌呢?其实她是用花来比喻自己,花十分脆弱,黛玉自己的生命也十分脆弱,黛玉在这首七言古诗内,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对自己身世悲惨的感叹,表达得淋漓尽致,她自己也在冥冥中于诗内预言自己的死亡。自己快断气时无人关心的悲凉景况,可谓是『花落人亡两不知』,又『他年葬侬知是谁?』,令人可悲可叹,可怜可泣!

  要数黛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那就是她最后的『焚稿断痴情』。林黛玉病死的那一天,刚好就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宝玉迎娶宝钗的那一天。她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陪伴她的只有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她气弱如丝地叫紫鹃拿宝玉以前所赠的手帕和她的诗稿,看了看,就丢到了火盆中;这之前,黛玉曾经与史湘云在中秋夜联句,最后,黛玉以一句极美的『冷月葬花魂』作了结尾,但这句也暗示了黛玉自己的命运。黛玉作诗十分厉害,她的灵魂就像生来就属于诗词,黛玉焚诗稿,就代表她生命的终结。而黛玉为和要烧手帕呢?因为那是宝玉所赠之物,黛玉在手帕上题了诗,表达了自己的情。烧了它,就等于断绝与宝玉的情。黛玉在临死前说了一句令人痛心的话:“宝玉。。。。。。你。。。。。。好。。。。。。“然后就永远闭上眼。。。。。。呜呼哀哉!真真一缕香魂随风散!

  林黛玉,这个被塑造得十分成功的角色,被作者赋予了极重要的意义。首先,她与宝玉的一段恋情最后的不成功,讽刺了当时封建婚姻的不自由,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下半生.只能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次就是他的感性。在偌大的大观园内,有两种女孩子,分别为理性和感性,薛宝钗就是理性的代表;而感性就是林黛玉为代表,作者没有说谁对谁错,像宝钗,虽然她是一个吃冷香丸,十分冷静的女子,但她的理性却在最后支撑了贾府;而黛玉感性,她孤高自傲,也多愁善感,十分多心思,最后病死,她的人生也令人泪目。作者并无定义那样才是对的,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想,去思考。

  《红楼梦》是一部很特别的小说,它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灵魂,而黛玉就是其中一个最孤高的人物了。黛玉的一生十分悲惨,但也十分动人,真真令人难以忘怀!可谓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文/乐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