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知见

(2019-10-22 22:22:19)
标签:

初一

教育

中学

孩子

读书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知见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知见
            2019-10-22                                                                          图文/乐妈妈

        这些日子以来,铺天盖地的新闻让人看着心忧虑。我收集了来几分不同的报纸,就等着乐乐周末回家。

        终于见到乐乐了,虽然并不是千里万里。乐乐只不过是从位于郊区的学校回到市区,但是由于目前是时局混乱,相逢中不由得多了些许的欣喜和感恩,风尘仆仆的样子,乐乐总是不忘张开双臂说,妈妈,又见面了,你好吗?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把几份报纸放到他的面前,给他看看。他真的一一看过之后,突然有所醒悟,惊奇的问道,”妈妈?你为什么给我看这些报纸呀?“(因为那几份报纸其中包含了很多『香港人』从来都不会看的某某报。)我笑了,说道:”乐乐,你问得好,这也是妈妈为什么给你看这些份报纸的原因呀!“

      乐乐的思维很通透,他立刻领会了,说,”哦,我知道了,你想给我看不同的报纸是怎样报道现在社会上的事的。“

      对了,那你看看,这些报纸对于同一件事,他们的报道分别是怎么样的?

      乐乐的注意力立刻又重新投入报纸中去,一会儿,他抬起头,说,”妈妈,我明白了,我发现同样的事件,每张报纸的说法都有些不一样。他们的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有的甚至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喔。“

      非常好!我表扬乐乐的认真仔细,并对他说,这就是妈妈为什么要找这么多份报纸给他看的目的。妈妈是希望他能多看看不同媒体对于同一事情的不一样的说法。我对乐乐说,:“你在青少班不是担任摄影组的组长吗?这就像拍照一样,同样的一个物体,你站的角度不同,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对呀,这就是聚集点的不同,每张报纸的报道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聚集同一件事,结果真的是非常的不一样喔。“:乐乐说道。说到这里,乐乐又有所启发,他又接着说:“妈妈,我觉得其实对于一个做报纸的人来说,不管你是偏左或是偏右都是不对的,新闻的报道不应该是只说一个方面的内容。新闻要保持公正公立,要理性的说出事实才是做新闻的人应该做的。不过现在很多报纸都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这样不好喔!”

       听了乐乐的话,我又开心了,在乐乐身上的用心总是没有白费的。我要的也就是乐乐说的答案。

       无独有偶,过了些天,又是一个周末来临。乐乐又从学校回来,他带回了一样很特别的作业,那是常识科的一个功课,功课的内容就是要求同学找报纸,找不同的报纸,在各种报纸中找到同一件最近的社会事件的报道,并在报纸上找出同一新闻事件稿子上的不同字眼,把不同的字眼划出,并剪下粘帖在功课本子上。我一看这个作业,心里就乐了,我一下就明白老师的用意并心存感激。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为人父母和作为老师的,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同样的道理。教会孩子知识是很容易的事,孩子大多是聪明的,只要略施技法,多加灌输是很快就能让孩子掌握很多知识的;但是,要让孩子学会拥有一颗明理智慧的心,则是考验每个教育者的大课题。

       又一天,我和樂樂外出,看到街道的地面貼滿了某某領導的大頭肖像圖片,路過的人必須踩過那些圖片才能走得過去,我下意識地踮起腳尖,拉著樂樂快速飛過街道,邊對樂抱怨:「不管我支持誰谁,不支持誰,我才不想要這樣去踩別人的頭像呢!」我一臉的厭煩。樂樂卻淡定地走過,他說,「媽媽,你何苦呢?如果像你這樣,你就是上了別人的當,那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想想,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你踩上去的時候心里有氣,這樣他們就達到目的了。我覺得我們不要上當,如果你不認同他們,你也可以照樣踩過去,該怎麼走就怎麼走,完全不必理會,更無須生氣,關鍵是你自己的內心怎麼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的內心是別人無法左右的,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了!」 

   我把乐乐的话分享给了乐乐的一位老师,老师发来赞叹,他说,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可以有这么成熟,这么正面的知见,非常之难得。未来的社会,有一个这样正面的青年,这是家庭之福,也是社会之福。我们要非常珍惜!让孩子有个自由的成长空间。看了老师的回应,我除了感恩惜福,无以言表!

    最后分享老师的一段话:不要輕易和人發生爭執,當有人和您無關緊要的爭執時,你就讓他贏,因為您並未損失什麼。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爭,而是與困苦抗衡。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 

       与亲们共勉!感谢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