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天才段子系列(一)

2017-11-29
乐乐9岁11个月
远远9岁8个月
图/乐乐
文/乐妈妈
前两日晚间,做完作业的远远突然跑来问我:“姑,我现在做完作业了,可不可以看一集“小骨气”?”
我:“看什么?。。。。。。”我没有明白远远说的”小骨气“指的是什么。
乐乐在一旁听到了,哈哈笑了起来,说:“远远呀,什么小骨气呀?那是小戏骨。妈妈,远远是说想要看小戏骨的《红楼梦》,哈哈!”(非常值得看的小戏骨《红楼梦》,小演员们都是同乐乐和远远一般大的孩子,非常吸引他们,这是后话。)
我也跟着扑哧没笑出声。不认字的孩子真的伤不起呀。这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小戏骨倒成了小骨气。心里却觉得远远真的超可爱。孩子纯真起来就连错误都是如一汪池水,清澈见底。这个原来一无所知的孩子如今竟也喜欢上了《红楼梦》。每天晚饭时,他跟着我和乐乐一直在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我也不管他们听懂了多少,反正就是在听着。
昨晚回家的路上,我们又谈起了《红楼梦》,我给孩子们出了一个随意的题目:如果让你去扮演《红楼梦》,你最想演哪个角色呢?
乐乐不加思索率先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宝玉!他说,宝玉人很好,又是主角,他喜欢宝玉,所以没有犹豫,他的选择就是宝玉。
而远远没有乐乐那么快做出回应,他想了一会儿,先问乐乐,你说,谁的结果好一些呢?
“嗯,好像都不怎么样耶。远远,你当谁比较合适呢?”:乐乐也在积极的思考这个问题,他又说,“难道让你当贾政?哈哈。。。。。。不太合适喔。”
我插嘴道:”那就当那个跟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孙子板儿,如何?“
乐乐开心了,”哈,好呀,远远,板儿进大观园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而他的结果就很好喔,最后还可以娶到老婆,娶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当老婆,不错喔!“
远远一听也跟着乐了。他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说:”好吧,可以,那我就当板儿吧!“
在一旁听着直觉好玩好笑的我又在偷想着,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乐乐和远远有着太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乐乐面对问题时,乐乐回答是宝玉。他表现出自信而有主见。他的答案直接而肯定,不跟风,并不受身边人的影响和左右。而且他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而得到想要的答案。这来自他内心的安定和强大的安全感。我觉得这是一种能力,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多少人在意的能力,它不是天生的能力,这时后天刻意而成的。而这种能力却是孩子的一生能否幸福安定的保障。
反观远远,他在面对题目时,他一开始不知道自己该选哪个答案,就先在心里盘算,到底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最有好处的呢?十分的纠结。而当他好不容易选了A时,如果有人告诉他B其实是比较好的话,他便会开始动摇,甚至改变立场。但在改变之前,他还是会小心翼翼的求证,到底这个答案是否真的对我有利,在确定之后,才放心再次选择。到了这里,其实,并不表示远远就放心了,他依然还在纠结中,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还有比B更好的选择的C,那么他的答案一定也是随之变化的。这样的心态等于是永远都在计算中,患得患失。也可以说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吧,他处于忧虑中,总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吃亏。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曾探究过,记得上学期我带孩子们看电视剧《雍正王朝》时,他们也在热烈的讨论谁当谁的问题。那时乐乐就明确的表示自己喜欢当康熙皇帝。不为别的,就因为康熙是千古难得的好皇帝。乐乐说他佩服康熙治国的能力和才华。所以他选择康熙。
而远远则不然,他说,在电视里,雍正是主角,而且最后他是当皇帝的,他是最厉害的,最棒的,所以他当然要当四阿哥(雍正)囖。
乐乐却不赞同,他说,”远远,其实,我觉得你不太适合当雍正,反倒是雍正身边的十三阿哥比较适合你!“
”为什么呢?“:远远很好奇又关切地问道。
因为十三阿哥胤祥和雍正是好兄弟,他武功非常厉害,而且立过很多的战功。他的人也很好!对吗?
“哦,是吗?那,好吧。我不当雍正了,改当十三阿哥吧!十三阿哥也很厉害。”:远远如释重负般的回应着乐乐的提议,顷刻间就改写了自己的立场。仿佛说自己当了十三阿哥就捡到了大便宜。
远远和乐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那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父子骑驴》。
讲的是一对父子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父亲带着他儿子和一头驴走过满足灰尘的街。
父亲骑在驴上,儿子牵着它走。“可怜的孩子,”一位路人说道,“这个人怎能心安理得地骑在驴背上…”
父亲听过之后,就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坐上去。但走了没多久,又一位路人的声音传来“多么不孝。可怜的老父亲却在一旁跟着跑。小孩子听了之后连忙让父亲也坐在驴背上。
“你们谁见过这种事”一位妇女说道,“这么残酷地对待动物,可怜的驴子的背在下陷,而这个老家伙和他的儿子却悠然自得。”
父子俩闻言,只好从驴背上爬下来。但是,他们徒步走没多远,又一个陌生人笑着说:“我才不会这么蠢,放着好好的驴不用,却用脚来走。”
最后,人们看到这对父子俩抬着这头驴从街头走过。
这个故事便是告诉人们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如果我们一味地听信别人的议论,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最后不知所措,一事无成,就像这对父子一样。所以,我们要学会凡事自己拿主意,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去决定,一旦决定,就坚定地干下去,而不要过于地在乎别人的意见,特别是那些不负责和信口开河的意见。学会自己动脑,养成自己拿定主意的习惯,是培养我们自立、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网络文字)
孩子们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差别如果不是用心的观察是很难察觉的。而现在的大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天去哪里吃一顿大餐,明日在哪里赚一大笔回来,如何给孩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玩的。大人们极少会关注孩子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内心需求。这里说的远远和乐乐其实也是当前很多孩子的状况。有很多的乐乐们和远远们。这里不是刻意拿他们做比较,也不是要指责谁好谁坏,而是我在和孩子日常相处中的一点自然的体会。我不是要判断孩子的好与不好,而是通过对比,看出孩子间的不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因为每个孩子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的环境都是千差万别。这大概也不能怪大人,因为大人们并不自觉自己在无意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生活不易,父母辛苦工作,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也是无可厚非。
所幸孩子还只是孩子,他们还有希望和未来。。。。。。且听下回分解,谢谢关注!(这个熊孩子系列,我将分享孩子们的天才段子,给童年留下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