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带孩子读一首小诗
2017-11-15
乐乐9岁11个月
图文/乐妈妈原创
(清晨上学的路上,孩子们在边发现了这株蒲公英,有白色,有红色,再衬上绿色,好美!)
没想到的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无意间带出了我在自己的阅读兴趣。或者说,让我找回了一直都存在却已经遗忘了多年的对文字和阅读的巨大兴趣。从最初的”婴幼儿养育指南“;到各种”亲子教育书籍“;到海量的“儿童绘本故事“;“科学书籍”;”儿童百科全书“;“历史书”;“小说”。。。。。。到如今,我竟不再买和看曾经如饥似渴的“亲子教育类”书籍了。而是跟着儿子“涉猎广泛”,“博览群书”。
当然,乐乐是真的在看书,而我却远没有他那么专注,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如今,常常是他已经看完一整本,而我才开了一个头。然后,他又接着开始看新的一本,而我,就像那只刚下山的猴子,顾此失彼,见了桃子立刻丢了西瓜,拿到玉米撇下桃子,一路捡新的扔下旧的,一路积累,就造成了很多乐乐看过的书我只是看了一半的残局。比如说《金庸全集》,《哈利波特全集》,《东野圭吾的书》,《大唐狄公案》,《饥饿游戏》,《论语》,《老子》,《史记》。。。还有昨天乐乐刚刚看完的《达芬奇密码》。。。。。太多太多的书没看完,但即便是我这样吊儿郎当的阅读里,依然可以从中弥补曾经的巨大阅读缺憾,收获良多。感谢今生,仍然有机会在阅读中与智者对话,让心灵得到洗涤!感谢儿子,带来的如此美好的机会!能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前些日子,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十分精彩的亲子教育讲座。我问乐爸爸去听讲座吗?他一句话回我:”嗨!我哪有空呀。不用工作呀?听什么讲座?不去!“斩钉截铁地,没有半点余地。我也习惯了,强扭的瓜不甜,咱也不强求。半道上又碰到同学妈妈。我问她,“学校有讲座,你要一起去吗?”答,“嗨,我有事情耶,去不了,乐乐妈你去就可以了,有什么好东西记得拍照微信发给我喔!”“还有,乐妈当代表就可以,帮我们去听吧!”旁边的另一妈妈附和道。
于是,我独自前行。到了学校的礼堂一看,出席的家长竟然超乎想象的多。看来,我并不孤单,在座家长们的很多孩子还是幸福的。
那天,讲者向家长们发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假设问题:如果世界只剩仅有的7天,你和你的孩子会(最想)做什么事?然后让在场的家长分组讨论。我在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本能的反应是:如果世界只剩7天了,我还有乐乐的那么多书没看完,我一定抓紧时间看多少是多少,好书太多了。如果还有时间,我会多和孩子聊天,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做更多的交流。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又好奇其他家长们是不是会有和我同样的想法,或者是其他什么样的想法呢?结果,家长们的答案让我开了眼界;
有的说,起码还有7天,花光,吃光,用光,留着都没用了;
有的则说,趁着还有7天,带着孩子想去哪儿就哪儿,周游世界去,把想去没去的地方都走个遍吧!
更有家长建议,把银行里的存款积蓄全部取出,买楼,买车,好吃好住,甚至直接去高级酒店住着啥都不干,趁还在世时享受人生;
有的家长悲观的说,唉,只有7天了,还能做什么呀?等死呗;
。。。 。。。
听着好玩,又很好笑,现场的气氛一下子非常热烈,原本面无表情的家长们此刻洋溢着孩子般的笑脸,因为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我想在忙碌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每天忙忙碌碌,极少有如此可以关照自己内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这是题外话)
很喜欢这首诗。那是我曾经分享过的乐乐读过的一本传记《追求和平的钢兰花 翁山苏姬》(编写/林满秋 绘图/郑慧荷
台湾小天下出版),里看到的,昂山素季在遭受长年的软禁的漫漫长夜里,正是这首诗带她坚持的力量和勇气。今天再次抄录,送给求学道路上坚持中的儿子,更送给坚持的自己!当你在低谷读一读这首诗,她会令人为之一震,重新找到坚持的力量和源泉,非常的励志。
《独自前行》泰戈尔
如果人们对你的召唤无动于衷。
那就独自前行。
如果人们胸怀恐惧,面对阻碍时畏缩无语。
就敞开心胸,单独说出抱负。
如果人们在穿越荒野时将你遗弃。
就将荆棘踩在脚下,
沿着滴血的小径独自前行。
如果人们不在狂风的夜晚点亮明灯,
就以痛苦的怒火点燃自己的心。
让它独自燃烧。
我把这诗抄录在小本子上,我拿出来,乐乐看到了。他好奇的凑了过来,拿来看,问,妈妈,我看看,这是什么呢?我就顺势把本子给他看,并请求建议,你能读一遍给我听吗?这时的乐乐是不会拒绝的。这样的朗读本身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却很轻易很快的把乐乐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充分的备战的状态,他的注意力就在瞬间聚焦在我给出的这首诗中。
我让乐乐用普通话朗读一遍这首诗,之后,我问他,你来说说,读过一遍之后,这首诗有什么想法吗?(注意,这只是乐乐第一次看到这首诗,而且只是朗读了一遍,还挺顺利,我要的是孩子的第一印象,我非常好奇,这样随性提问,孩子将会给出什么答案。)当然,我不能让孩子觉得我是在考他,学习应该不是有功利性。前两日我在《蒋勋细说红楼梦》第59回里听到蒋勋说道,只有在轻松,自然,自在的状态下,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时机。一旦把学习附带上功利的目的,孩子对学习本身就会出现对抗和逃避性。有目的性的教育只有压迫的感觉,他逃都来不及,只有让孩子觉得是在玩的时候,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最佳的状态,因为那个时候人处于完全放松自由的状态。
乐乐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他简直是不加思索就回答:嗯,我觉得这首诗非常激昂,热情;有不放弃的感觉。
很好,还有吗?继续?
呃~~就是说,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做好自己
”哦,真好!还有吗?“:我鼓励道。
也就是说人应该遇到事情不埋怨他人,做好自己的事,并坚持不放弃!
说得有道理,乐乐,你第一读就能说出这么自己的理解,真的很了不起,妈妈要表扬你喔!
乐乐不好意思,哎哟,妈妈,我没这么好喇,你太夸奖喇,我还要多努力才行!(呵呵我的马屁拍得很响捏
)
见好就收,最后,我问,“乐乐,这首诗的作者叫什么名?”
我看看,嗯,叫泰戈尔
对!那你知道泰戈尔是什么人吗?
乐乐答:“泰戈尔?!鬼知道他是什么人啊?
哈哈
哈哈
好吧,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