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文里看到的孩子
2017-11-8
乐乐9岁11个月
图文/乐妈妈原创
上星期五,乐乐和远远俩人都从学校带回了一个作文的作业,乐乐要写一篇感谢老师的作文,而远远的老师则要求写一篇日记。
一直以来,我都是要求他们周末在星期五晚上之前就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但如果有作文,就可以适当的延迟时间,毕竟作文不比别的功课。需要花更多的脑筋和时间。孩子们要求星期五晚上先开了头,留到星期六再继续写。我也就答应了他们。孩子们也很合作,说到做到,到了星期六的早上,他们俩把各自已经写好的作文交到我的手上让我过目。远远的写出了一篇让乐乐和我捧腹大笑的文,实在是出乎意料;先说说乐乐的作文吧。
乐乐做事比较利索,他写作文时我从来不干涉他,也不打扰他,直到他写完为止。基本上是一气呵成写完的。他的作文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还是处于如流水帐般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状态。感觉他的写作还不到开窍的时期,我能做的唯有等待再等待。。。但是胜在有一种自然天真的感情流露。完全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作文行文流畅,偶尔也用一两个好词好句,而最大的优点是字面整洁,几乎不见有错别字。所以,对于乐乐的作文,我几乎不会对他有任何的指导和修改。直接就去学校交给老师了。没想到第二天,他从学校里回来竟告诉我,老师在班级里选了五位同学的文章要去参加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公开比赛,而乐乐的文便是其中之一。我却偷想,那样的作文还参赛?!实在是太早了些。但是既然是老师的推荐,也就祝福乐乐和他的同学吧!
写作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听说读写,所有的前期准备就是为了这最后的阶段。而写作具有相当的私人化和个性化。所以在作文的事情上,我给了乐乐极大的自主权,他爱怎么写就怎那么写。但我发现平时很大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作文总是非常紧张,每次有作文的作业,妈妈们总会问我乐乐是怎么写作文的呀,问我乐乐用了多少时间来写呀?他们关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花多少时间来写,写什么样的题目,内容是什么,分几段,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到了小学高年级,很多孩子被送进了写作技巧班,学校校园里也常常把优秀作文张贴在展示壁板供师生欣赏,但我常常在同学的佳作里看到了家长的踪迹,看到那些作文,我可以想象孩子坐在那里写作,旁边却坐在一位一直在出谋献策的大人。那样的文章虽也可以算是佳作,但文章里却失去了孩子应有自然和纯真。
也正是因为写作是最后,最高的境界。任何时候都急不来;面对题目,孩子写不写得出又是家长非常关心的焦点。老师布置作文,考试也要即场写出文章。这又是那样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想,关键时刻,平时的点滴积累就会凸显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阅读要有质有量;要让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增长见识和阅历;要丰富孩子的语言和词汇能力,观察能力,思考感悟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等。而所有的这一切无法速成,也不是任何家长和补习老师可以直接短时间传授给孩子的。
有一次,我带乐乐路过了一条二手市场的街道,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们穿行在人群中,我顾着埋头赶路往前走,乐乐却闲庭信步,东张西望之后,他说,妈妈,这条街上的人真多呀,你说,是不是一条鱼龙混杂的街道呀?我直夸乐乐用词得当。虽是五年级了,但是学校里的那些中文课本相对简单,像“鱼龙混杂”这样的词乐乐就是从平时的阅读中得来的。他的大量阅读给予学校的那些语文知识大量的有必要的补充,使得他的中文程度一直在年级里处于领先状态。目前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中文老师来找乐乐去广播各种中文的知识和朗读文章,使得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他常常冷不丁的就从兜里或是书包里掏出一张小纸条给我看,那是某某老师给他的稿件,要求乐乐加紧训练,不日准备上台。而他在学校的这些小动作,如果他不回来告诉我,我基本都是不知情的。
前两日,学校的老师布置了一个用“接踵而来”造句的作业,他造好了句,很开心的展示给我看:“妈妈,你看我造这个句好不好?!”我一看:接踵而来--成千上万的人们接踵而来,他们是为了一睹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我很开心见到乐乐这样的造句,这个句子他不但造得通顺,还可以在他造的句子里看出他的喜好和阅读的内容,小孩的心性那样的直接自然,如果他没有读过东野圭吾的作品,恐怕是无法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吧。而他在自己造出这样的句子之后,有一种愉快,一种满足和成就感。这里的输入和输出,相得益彰。
时间关系,先分享一下乐乐的那篇小文章,他写的是三年级在排练英文话剧时在舞台上摔伤的事,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乐乐却记忆犹新,他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师生间的一份情谊,读来也不失令人小感动。期待乐乐在作文里有更大的进步吧,谢谢亲的关注!!(下次回来,分享远远的作文里的生动和有趣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