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引导孩子阅读经典著作《杀死一只知更鸟》

2017-09-11 乐乐9岁9个月
图文/乐妈妈原创
开学之前,乐乐又闹书荒了。我在网上为他寻找新的书籍时,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很特别的书名《杀死一只知更鸟》。又好像以前也看过,总感觉这个书名不同一般。几乎可以让人一眼就能记住的书名。更好玩的是,看过之后,不仅会在脑子里有很多的疑问:什么是知更鸟?那是一种鸟类吗?究竟是什么样鸟?为什么要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它会讲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我甚至怀疑这会不会是一本科普知识的书籍呢?
带着诸多有趣的疑问,我却毫不犹豫地把它请了回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光是这个书名,对于孩子(乐乐)一定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我几乎可以保证如果把它介绍给乐乐,他一定没有不喜欢看的道理。结果,我高估了自己,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乐乐读此书的过程破费周折呢。
记得乐乐很小的时候,才两三岁。我在提到他对于《红楼梦》好像有一种超乎他年龄的关注和喜爱时。有朋友就给出了他自己以为非常正确的忠告: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能看得懂那样深的名著吗?《红楼梦》这样的书一定是要等到高中,或起码是初中才看得懂!那时候只是初初接触亲子阅读,我对这样的说法总是本能的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而对于很小的乐乐是否能看《红楼梦》?也包括很多很多其他超乎乐乐年龄的书籍,我也采取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书就在家里不同角落放着,他喜欢就多看不喜欢就不看。当然,有时间我自己也会和他一起看,或读给他听,但不管是看什么书,前提是孩子有兴趣,心情愉悦。如今好多年过去了,乐乐看了很多版本的《红楼梦》,而他自己的说法却是四大名著里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而此时,离他读高中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呢!九岁的乐乐能把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听得入迷,他几乎整个四年级只要在家里做功课就是一边开着音频听《细说红楼梦》一边做功课,不管是做语文,英语还是数学的作业,他都是这样听着。我曾怀疑他是否一心可以两用,但是结果他的作业正确率很高(和没有听音频一样高),而且还能经常在不经意间就突然和我分享从蒋勋老师那里听来的有关《红楼梦》的故事和细节。这是不是说明他真的可以两者兼顾。而到了四年级,他竟然可以不用借助外力,通读原版文言文的《史记》,并独立完成每一篇的阅读笔记。这样的一种高能力的阅读习惯无法速成。对我来说,真是十年一剑的功夫!这么多年来,我有一种更深的体会,那些人们认为是经典著作的书籍应该不是能不能给小孩子读的问题,而更应该关注的是该给小孩子读怎样的书,到底如何引导孩子读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书,以及孩子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或者那些经典书籍里永不磨灭的光辉思想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成长。
人的时间生命是那么的有限,能读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铺天盖地的书籍如汪洋大海,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并迷失了方向。在各种诱惑面前成人都难以抵挡,何况是孩子。成人的偏见往往是根深蒂固,难以回转;但孩子就容易得多,他们没有难易之分,他们又是心智未成熟,容易受人影响。
同样是一本书,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乐乐特别关注清朝的历史。而且我在前面的博文有提过,这一年多以来,他看过了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小说《书剑恩仇录》,评书《清十二帝疑案》,鉴于乐乐对于清朝历史的兴趣,我悄悄的买了一本《儒林外史》,准备合适时候介绍给乐乐看。这样的书虽是名著,但毕竟不像儿童故事书,或是漫画书那样可以一打开就吸引孩子,这种书需要给孩子时间,给他一个预告,需要科学的引导才会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致。否则适得其反,不如不给。但我还没有准备好先给乐乐一个引导时,书(封面)却让乐爸爸先看到了,一时兴起,他便对乐乐说,“这本书我以前上学时也看过,不好看的,没什么有趣的。乐乐应该也不适合看这本书。。。。。。”爸爸几乎都是对这本书负面的说法,乐乐听到了。我也知道了,完了!在听了这些评价之后,这书在乐乐那里算是暂时叛了死刑了。听了爸爸的话之后,乐乐把书拿到手,随便翻了几页,看了一下,放了下来,对我说,“妈妈,这本书不好看!我先不看了,以后再看。应该是以后才适合我看的。。。。。。”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本书好不好看一定不是如乐爸爸或乐乐所说的那样简单,什么人爱看什么书,什么时候看什么书都有一种特定的缘分,我也不多说什么,就顺着乐乐的意思把书放回书架上。我表示理解乐乐当下的感受,尽管我心里可惜了乐爸爸坏了我的好事,使得我错过了为乐乐介绍一本好书的机会。我也不去责备乐爸爸的无心之失。我更相信总有一天,乐乐还是会看的。因为我总是自信,我在引导孩子看书的事情上总是办法比困难多!吸取了这次失败的经验,分享我的“成功”一个小案例:
我之所以果断的入了那本《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另外一些原因是。我看到此书的评价说它是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是英青少年最喜爱的小说之一。而不光是封面上的介绍,我打开书大概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太多了,故事里的主人公10岁,刚好差不多是乐乐的年龄。他们的妈妈在他两岁时就因病去世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孩子们的命运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所幸的是,他们有个伟大睿智的父亲,陪着他们玩,给他们读书,对待他们随和又公正。更吸引孩子的地方还有,他家的邻居竟然是个从不出门的怪人!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故事的铺垫。一个开始,接下来该会是怎样的一个精彩故事呢?!
书到手时,刚巧开学日仅仅两天,也刚巧乐乐没有新书看。那晚,他睡前又在书柜里找旧书看,结果最后看起百科全书。我在乐乐就要睡下之前,神秘的告诉他,开学了,为了庆祝他升上了五年级,妈妈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礼物。然后,我一字一字给他看了书名,果然不出所料,乐乐一下就让书名吸引了,他一骨碌从床上翻跃起来,快速抢过我手上的书,边翻遍急问:“妈妈,什么书?知更鸟?知更鸟是什么?为什么要杀死它呀?”
我按下他回到床上,说:“很晚了,明天要早起上学,快睡吧,这是妈妈给你的开学礼物,明天再看就知道了。”
乐乐不依,要求我先不要熄灯,还是坚持快速的浏览了封面的简介。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躺下来,就这样他带着很大的疑惑,也带着喜悦的心情进入了梦乡。口里还喃喃叨念,为什么要杀死知更鸟??
第二天,放学后,我带乐乐出门,我悄悄的在他的书包了放了那本书,他最近天天看《经典数学》时时研究那些我看着头大的数学题。如果两本一起带,他一定是首选《经典数学》,但是,今天我只带了唯一的一本《知更鸟》,对于热爱阅读的乐乐来说,有书看总比无书要好得多,空闲的时候,他毫不迟疑就拿起了看。。。。。
到了晚上,他已经可以给我讲述书中的故事。他还吊我的胃口,说,“妈妈,我只给你讲一点点,之后的故事你要自己看才有意思喔!妈妈,这本书原来不是专门讲什么『知更鸟』的,故事和『知更鸟』没有关系,你要知道『知更鸟』是一种会唱歌给人们听的鸟,这里说的是人们不要去杀死知更鸟这种人类的朋友。书中的”知更鸟”代表的是“无辜‘。那么,杀死『知更鸟』就是代表杀死无辜的人。书里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黑人,被人控告强奸一个白人女人而关进监狱里,后来,他死了,死于越狱。但是后来证明这个黑人是无辜的,他是被人诬告的。所以书名就叫《杀死一只知更鸟》。妈妈,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听人们说说什么,就以为是什么,那样很容易引起误会,要真正了解才知道真相。而我们所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的。就像书里的那个黑人,总是让人误会。。。。。妈妈,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也很特别喔,她叫『哈珀李』你不要以为她是姓李的喔。。。。。“乐乐如数家珍,连作者名都记住了!我在一旁听着听着就已经对他侧目了,就在昨天晚上乐乐还问我什么是『知更鸟』,对这本书也还是一无所知。这才一天不到的功夫,他已经可以给我上课,并为我解疑了。真是不能小瞧孩子的吸收能力!
再说说我推荐乐乐阅读此书的几个关键:
一,书是秘密买来的,神秘的东西总是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引起孩子的关注。
二,当成礼物郑重的送给孩子,有仪式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还能使得他心情愉快。
三,先给孩子一个小小提示,借助有趣的书名,卖个关子,提起孩子极大兴趣和好奇心。
四,给孩子一个专一的环境,不受其他诱惑,给他一段较长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吸收和消化,不打扰,不间断。
五,和孩子讨论分享他的阅读心得。。。。。(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家长也亲自阅读,那样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也就更能适时,并有的放矢的操作,收效更佳。等我也看完此书再来分享喔!)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由罗伯特·马利根执导,格利高里·派克、玛丽·巴德哈姆、罗伯特·杜瓦尔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根据哈珀·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白人律师芬奇不顾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安危,坚持为一名被控强奸白人妇女的黑人进行辩护的故事。1962年12月25日,影片在美国上映。1963年,格利高里·派克凭借该片获得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