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校际朗诵节比赛
2016-12-19
乐乐9岁14天
图文/乐妈妈原创
本来已经不想写这篇了。但是,这个比赛对于乐乐来说,也是成长中的不可多得的一个机会,一种经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在很多参赛的细节里,让我看到了很多,包括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同样是四年级的学生,看到了乐乐和他们同和不同的地方,也让我有所反思,有点启发。
以前每年参加这个比赛,学校老师总会选至少3,4位同学一起参加,今年不知为什么老师只选乐乐一个人,别的同学没有参加的原因也许有很多,因为选手是由老师选拔的,首先被选的孩子一定是老师认为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的,但是,参不参赛的决定权在同学和家长手中,据很多妈妈反应,有些同学拒绝参加任何比赛,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要参赛就得接受老师的额外训练,要训练就要比别的同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并不十分轻松,当中如果遇到严厉的老师,还可能会因为练得不好挨老师的批评,从而遭受委屈。很多孩子不愿付出,更接受不了老师的训话,再说如果参赛,势必挤掉更多的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也是孩子们推托的重要原由。而家长们总是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更何况如果因参赛而影响学习和考分,在他们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事,于是顺水推舟,也就帮孩子选择了不参加。人各有志,有时老师也无法勉强。
而说到乐乐,在我的影响下,他倒是没有那么多的得失计较,学校里的老师如果有推荐或是选拔他参加哪些活动,他基本上是照单全收,我总觉得,只有乐乐的学习没有受多大的影响,老师们要他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可以接受的,我知道孩子应该是有无限的潜能,有待发掘。那么既然学校的老师能给予机会,为什么不珍惜呢?!就比较近的理由来说,如果上小学的目的,只是希望六年之后能够上得一个好的中学,学习成绩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从那些所谓中学名校校长的入学讲座中却获得的一种信号,那就是,各科的学习成绩是通往好学校的敲门砖,但是除此之外,学生的各种才艺要有所突出;要有更多的社会活动的经历;要有良好的自理和适应能力;要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等等,缺一不可!其实,要求是那么的清晰,方向也非常的明确,但是,具体到了各个家庭,各个孩子的身上,所有的要求和条件也就被化成了千千万万的不同理解,五花八门,各有所长,甚至最后,只剩那一条,就是成绩和名次。家长和孩子便很容易在追求好成绩和高名次的过程中乱了方寸,或者是迷失了方向,导致有所偏颇而不自知。那么,如何在各种名目繁多的要求和条件中寻求平衡也就成了家长必须一定要思考的课题,同时也是一大难题。具体的操作也就是落实在如何取舍和如何选择。
由于这个比赛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它已经是全港小学每年一度的比赛盛事,由于比赛的人数众多,赛季拉得很长,每年从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都是比赛季,包括朗诵节和音乐节。乐乐既然选择了参赛,那么,我就要求他全力以赴,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负责的老师刚巧是乐乐的班主任,也是他们的英文科任老师,她对于乐乐也寄于很高的期望。比赛的前一天还特地挤出时间为乐乐训练,就望他能取得好成绩。
乐乐参赛的那一场有六十位选手,分上半场(30人)和下半场(30人)因是按年级进行比赛的,分男子和女子组,所以这六十位孩子就是清一色的四年级男孩子,年龄也是一样的九周岁,有个别的选手十岁,十一岁或更年长。这样的规定也就避免了因为年级或年龄的不同存在的差异或优劣而造成的不公平。但是,当我身处比赛现场,全场齐刷刷的坐满了学生和家长,选手按参赛号排序坐在前几排,家长被安排在后排,家长是不允许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的,只能远观,而且一位选手只允许一位家长陪同观赛,如果是父母一起陪同而来,那么也只能选父或母进入赛场,另一位只能在场外等候。在比赛进行当中,所有额外的声音都是被严格禁止的,包括,说话聊天,电话,相机或是其他任何电子产品,甚至是咳嗽声,喷嚏声诸如此类的,否则取消比赛资格,现场静得几乎连坐在相邻的两人之间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在这种特定的场合,我和其他家长们坐在后排,前面那几排选手学生的情况就尽收眼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样的场合,一样的要求,一样的九岁四年级的孩子坐在那里,有的孩子就可以非常平静的安坐如钟等待比赛时刻的到来,而有很多孩子却不能老实的坐在位置上,各种的动静,不时的回头在家长席中用目光找寻自己的亲人,有的作手势,扮鬼脸,有的甚至坐毯子如针,甚至去骚扰旁边的同学,或是禁不住站了起来,而遭主持不断的提醒。主持人也一再提醒家长,在整场一个半小时的比赛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允许离场,但是还是有几个家长不理规定,在自己的孩子上完场之后就即时离场。
我看到乐乐,一直很安静的坐在那里,不曾有过多余的小动作,他很认真的观看了每个选手的朗诵;我看到他在每个选手朗诵完之后,他自己坐在那里或是点头,或是稍稍的翘起拇指表示赞赏。还时不时的面带笑容。我是多么希望他也像其他选手那样能常常的想到坐在后排的妈妈,回头来看看我,但是没有,乐乐始终面向前方,他是那样的投入。只是在轮到他上场前的那一刻,他从容的站了起来,回头微笑的看了我一眼,快速而用力的握了一下拳头,为自己加油,也给了我信心。其实,那一刻,我的心早已砰砰直响。
比赛的结果其实很难预料,参加比赛的对手有着极大的差异性,香港本是一个不中不西的移民城市,这个全港性的小学生比赛,赛手来自全港各区的小学,其中有公立小学,私立小学,国际小学等等,也就等于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孩子,有本地的,有从大陆来的,还有外籍的。但是,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参加比赛就只有遵从这个比赛的统一规则,由评委统一打分。全场唯一的一位评委据说是来自伦敦的具有四十年经验的老教授。比赛以这位教授的打分为准则,90分以上为优等,80-89分为优良,75-79分为中等,而全港的参赛选手分区分场次进行比赛,各区各场比赛选出得分最高的三位选手分别为冠亚季军,而且只有唯一的一场比赛,没有复赛,也没有决赛,一切的赛果以当场得分决胜负。所以机会只有一次,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个比赛尽显港人做事求快速,高效率的做风,比赛结果是当场宣布的,并及时选出冠亚季军进行奖励。在看过了所有参赛选手上场之后,我对乐乐的表现有了比较平和心态,他不失不过,算是发挥的正常的水准。我算是佩服自己,那个英籍的评委坐在距离我的位置7,8米开外写评语时,我竟然可以根据他运笔的手势断定他在乐乐的评分栏上写下87分!而结果很快揭晓:冠军
89分,亚军88分,季军87分(其中亚军是外籍学生夺得,其他两个是中国籍的)。好玩的是,我看对了一半,乐乐的得分不是87
,而是86分。一分之差,痛失奖项!
结果宣布的时候,乐乐才回过头来,看着我,表示他的遗憾。散场时,我还是及时的拥抱了他,肯定了他一个学期以来的努力和勤奋,并表示了我的惋惜!然而,乐乐却笑着说:“妈妈,没关系的,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我训练时很用功了,比赛结果不要紧,重要的是过程,而且只是一分之差,很小的差距,我下次再努力就是了,一定可以得到奖项的!妈妈,你说对吗?”听了乐乐的话,我又觉惭愧,努力的是他,比赛的是他,没有得奖的也是他,但是安慰我的人还是他。孩子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来支撑他的失利和挫败,还能继续保持自信和乐观!
后来,比赛结束之后,我才从同学的妈妈口中得知,原来在校外的补习机构里有很多举办专门训练小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朗诵的朗诵专训班,而且价格不菲,很多报名参赛的孩子都会在那里报读额外的训练班,以期能在比赛中拿高分。其实每个参赛的选手所在的学校里的老师都会为他们进行训练,如果你自己还希望得到更多的训练而在外面报读专训班,老师也是支持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取得好成绩。所以一样的一场比赛,有的人选择放弃,有的人选择进取,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不一样的代价。别人在背后做过多大的努力,付出多少的艰辛,是我们永远也想象不到的。那么,就像乐乐说的,只有做好自己,努力过了也就无怨无悔了。
最后,说说一个小小的意外收获。当比赛结束后,来自英国的评委要为当场比赛作总结并颁奖给获奖的选手。乐乐竟然可以给我当翻译,他说,“评委赞赏在场的每一位选手,说大家都是很棒很了不起的孩子;还说,他有个儿子也想大家一样,喜欢打电子游戏,是个游戏高手呢;最后,还说到,英文朗诵时的要点,希望大家朗诵时,不需要有太多的动作,因为不是表演,而是要更多的运用声音,眼神,表情来进行朗诵。”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来,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吧!

乐乐在报到中。。。。。


参赛的稿子,每个选手参赛朗诵的内容是一样的。
这是关于游戏的文章,所以那位评委给孩子说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游戏高手时,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乐乐的评语和得分,评委写的英文评语,有谁能看出来吗?
我请教了李老师,他说字太潦草,大意是:坚定的声音,不拖泥带水的演说,断句适合等等。在此感谢李老师的用心!!
感谢新浪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