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轻松的一场考试

2016-04-27
乐乐8岁4个月22天
图文/乐妈妈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乐乐非常忙碌的日子.他在上星期五考完学校的期中考之后,第二天,马不停蹄的又赴校外的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经典评级考核』。我把这场考试称为史上最轻松的考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乐乐并没有因为要参加经典考核而影响学校的期中考,更没有因为学校的考试为要去参加这个经典的考试让路,他每天依然按部就班的完成学校的学习和我为他安排的经典诵读内容。该玩,该吃,该睡,该看书,该游戏,该运动。。。。。。所有的日常生活有条不紊进行着。日子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乐乐因为诵读经典,至今已有三年了,常常听到人们感叹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我想,对于乐乐可以说时间到在经典上去了。但还是感觉日月如梭,这时间过得实在是快!
乐乐这两年都有参加在港举行的经典评级考核。这个名为『经典翘楚榜』的考试是由在港的读经机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汉语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考试,考试面向本港,台湾,大陆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读经孩子和成人。只要有兴趣,有背诵经典的能力都可以去参加。旨在提倡全社会诵读经典,尤其是儿童诵读经典的风气。
说是最轻松的考试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带着平常的心态去参加。其实如果没有这样的考核考试,我和乐乐的经典诵读还是一样在进行。读这些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考试。但是,有了考试就能带来更多的动力和目标。考试也是一个极好的检查手段,让我们清楚自己的进度,看到更多的不足,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更清楚未来的方向。所以,参加考试还是必须的。我一早就和乐乐聊过:你平时只管读,认真读,只要把我们定好的计划在一天天里很好的完成,那么考试便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状态,考时不用紧张,考后更不用患得患失。能考什么成绩就是什么程度,这里没有计较,没有遗憾。如果能考得好成绩,自然是皆大欢喜,我们便可以再接再厉,争取新的高度;如果万一考得不好,只能说明我们读的次数不够,读得不够熟。那么接着努力吧,没有任何怨言。当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是考得不好或不理想。这是预料中的事。我把事态给乐乐分析了,让他明白考试背后的真实意义。他也就坦然了。并能从容应考。
但话说回来,这个考试的内容是由考生自己决定要考些什么的。经过斟酌,也经过乐乐的首肯,我为他报了《论语》(上,下篇),《孟子》(梁惠王上,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还有一些独立的古文诗词如《长恨歌》《琵琶行》《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兰亭集序》《将进酒》《心经》等等。考试规定每背诵一千字便可得一级,乐乐报考的这些篇章总共加起来大约有26级(即两万六千字的经典文章)。在报考的同时,我很清楚,其实乐乐是不可能全通过的,他的《论语》上半部还背得不够熟,还有《千字文》,尽管四岁时已经倒背如流,时隔数年,有很大部分已忘记了,再加上复习不彻底,应该也是很难通过的。其他的篇章应该可以通过。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能考多少就多少,不带功利心,也就不那么纠结。如果一定要和别人比,去年他考了十级的分数,已经是全港小学段的第二名。今年再怎么也应该超过十级的分数。但是全港,全国,以致于全世界的那么多华人和非华人的孩子在读经,考几十级乃至于一百来级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比较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关键是今年的乐乐能超过去年的乐乐,在读经路上一路前行,不断进步。
走出考场,乐乐如往常般愉快平静,他如实的向我转告了考试状况,包括背得很好的,还包括背不流畅的。正如我所料想的,他的心态是平和的。我们在现场看到有些孩子背诵经典的超能力,其中有几个来自大陆的孩子让我们开了眼界,见识了什么是大神级!那些孩子背起经典简直就像扭开的水龙头,哗啦啦的往外倒,所读经典没有停顿,一气呵成直到背完。就算是如《论语》《孟子》《易经》等那样几万字的长篇经典,实在叹为观止,钦佩所致。当然,也看到了乐乐和这些孩子的差距。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有些孩子虽然背诵十分流利,熟练,但是考试时却遭到老师喊暂停,理由是这些孩子心太急,他们一边背诵一边表现担忧,监考的老师把孩子(5岁左右)带出考场交还给他的妈妈,说孩子背经典的能力一点也不用怀疑,但是因为太心急,总是把经典背窜了,乱了套,根本无法继续考试。那位老师还说,他自己平时是教孩子读经的,凭经验他看得出这位孩子是因为怕考不好遭妈妈责备才出现这样乱套的情景,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出去大街上逛逛,吃好喝好再回来接着考试,还特别嘱咐妈妈不要给孩子压力,甚至不要在休息当中提到考试的事,让孩子有个平静的心境应考。就这样,紧张不已的妈妈带着闷闷不乐的孩子离开了考场,后来,这位孩子考得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还有一个男孩大约比乐乐大一两岁的样子,也是背诵经典的超级高手,我们到达考场时他就已经在考试了,经典在他的口中就像黄河长江滔滔不绝。据后来,他的父亲介绍,他这次考试将获得一百多级别的高分。但是,我们在现场看到他考试时因为对经典的熟悉而使得他变得非常散漫,坐着背诵时他不是面对老师,而是歪歪扭扭的侧对着监考老师,眼睛四处乱飘,中途还要求出去找妈妈要水喝,也许考试允许学生考到一半可以出去喝水,但是他出了考场就大声叫着妈妈要水喝,他的妈妈拿着一盒子牛奶也是高声应和,感觉这起码也是在考场,母子俩这样随便出入还如在家时交流自如好像欠缺点什么,如果是乐乐,我想我会要求他喝好水,上好厕所然后一门心思应考。考完了出来,那位孩子的爸爸就坐在一旁,他很自豪的向周围来应考的家长说明他的孩子这次是考了多少经典多少级,这一说就引起不小的轰动,好多家长立刻前去要求和那孩子合影,众星拱月般的捧场。孩子能有这么高的能力家长背后的付出应该不是外人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位家长的骄傲自豪也是可以理解,但是由始至终我没有听过那孩子和周围热情的粉丝说过一句话,除了很配合的拍个照片,很多家长都在现场向他们取经,学习读经典的方法,所有的问答都是他的爸爸在一旁应付,处理,他几乎全程不理人,也不出声,和刚刚他考到一半出来叫妈妈要喝水判若两人。
最后想说,学以致用,所谓知行合一,如果读过的经典不能为孩子所用,背诵过经典不能在孩子的身上起到内化的作用,去引导他的行为和指导他的人生,即便是考得再高分,获得再多的级别,这个经典也只能是白读了。
经常有博友妈妈来问我,乐乐读了那么多经典,到底孩子懂不懂,理解不?懂多少?我想之所以人们常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对于儿童读经的理解还是不够,问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功利心。如果不懂,不理解,那么是不是不应该让孩子去花时间读这些看似『无用』的书呢。然而,诵读经典这种合乎孩子天性的教育本身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积累,需要沉淀。我始终相信先让经典与孩子如影随形,在漫长的人生道路,这些强大的内存将会在每个人生的阶段给予他不同的感悟和收获,从而还孩子一个充实的,丰盛的人生。今天时间有限,就不举乐乐日常生活应用经典的例子了。关于经典,关于诵读经典,关于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体会,有太多的话题,也太多的问题,来日方长,再作讨论,欢迎指正,谢谢!

乐乐正在考试中。。。。。我从门缝里可以看到他考试的情景。他从一开始坐在那里面对着老师,从开始背到结尾,连头也没有转一下过来看看妈妈。

其实考试并不轻松,精神上不算,起码在体力上不轻松,这一场考试竟然经历了2个多小时。

乐乐出了考场

考完了,每年他考完试的那一个星期都是『读书放假日』,乐乐开心的称为『读书解放日』,他手舞足蹈的欢跳着庆祝自己在未来的一周里不用读书。刚好是4月23日『国际阅读日』,却很凑巧的成了乐乐不读书的节日!喜欢读书,天天读书,就不在乎是否有读书节日。我问乐乐,读书解放日,那你想做什么,不读书你是不是会觉得无事可做,或者你想做点什么别的?答:“不用读书,我要用那些时间来看书,看我喜欢的书,看哈利波特,还有虽然不用读经典,但是我还是考虑妈妈你帮我选几篇唐诗呀,宋词呀或者其他古文简单的读一读,这样也很好!天,这孩子,就算读书放假日他还是在读书,这哪叫放假呀?这习惯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对乐乐来说,现在读一些短篇的诗词或古文已经是非常简单易行的事。结果,第二天,他真的又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背诵了一篇古文,那便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其中读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乐乐哈哈大笑,他说,”妈妈,这个五柳先生和我一样,我也是好读书,我对经典有的也不理解,就像他不求甚解,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也是,看到我懂的,我喜欢的,我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忘了,哈哈~~~"听到乐乐的这些话,我能不窃喜吗?!我也欣然忘食了。只是一遍一遍的重复,没有解释,没有教导,孩子自有属于他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读书的最高境界不也是如此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