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儿童读经教育8岁三年级 |
分类: 宝宝日记(8--9岁) |
最近,常有博客的妈妈来向我问带孩子诵读经典的具体做法。虽然在读经方面,我和乐乐还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但我也很乐意和愿意或正在读经的家长交流。毕竟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坚持和实践证明,儿童读经是一个最合乎人性,顺乎孩子天性的一种学习的方法。都说读经的孩子和家庭是有福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家庭有缘于这样的福分。也让更多的孩子摆脱学校课业的学习困境,享受更多属于他们的快乐与自由!
当然,也常有抱怀疑态度的家长问,背这些真的有用吗?孩子不理解也有用吗?背过又忘了还有用吗?这些不仅是别的家长的疑惑,同样也是我当初的顾虑。如今,我几乎可以在乐乐身上给出肯定的答案。有用!绝对的有用!当然,这有用与无用之间,是基于家长的认识,认同和是否有一颗坚持的决心和执行力。而且重要的是还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对于家长绝对是最大的考验。
说回《三字经》,乐乐看书多,历史小说看多了,就常常有”灭九族“的故事发生。如今读到《三字经》里的人伦描述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当他读到这里就会特别的开心。他会联想起曾经读过的那些灭九族的历史故事,为灭九族那样残忍的事而唏嘘不已,然后感慨道:“还好,我们是活在现代的人,不用再面对那么没有人性的事。”几乎不用教,孩子在诵读和自由阅读之间自然的架起一座桥梁,有了属于他的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他的知识面也就会在这样的点滴积累中,一步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实在是比课堂上一本正经的听课要有趣而有生命力得多呢!
又说回有关“读经”,很多人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古代经典有糟粕,怕读了误导孩子,荼毒了思想。我想举一个小小例子。当年乐乐约5岁,读的《弟子规》,幼儿园的小朋友走路总是横冲直撞,他们不能预知潜在的危险,难免撞到碰到,那时,放学后,乐乐见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不顾不顾往前冲时,他会提醒同学小心点,还会引经据典说《弟子规》里有宽转弯,勿触棱。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懂人情世故,有时会说别人缺点或坏话,乐乐又会拿出《弟子规》里的,邪僻事,绝勿问。。。。。。因为这些话不是我教的,也不是我曾经提醒的,是他自己的体会,那时,我听到乐乐说这样的话,总觉得他小小年纪不仅比同龄的孩子懂事,还常能学以致用,非常的了不起。我想,诵读经典,就像看一个人,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和缺点。但是,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你心理是阴暗的,看到的恐怕是缺点多,如果你有着阳光心态,那么你就能发现那个人的那怕是小小的优点。何况经典本就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最有价值,有意义的著作,而流传至今的。这样的书不让孩子读。我们还能读什么?
说到糟粕,再举个例子,三字经里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读场景。同样,这么多年我未曾和乐乐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心血来潮,我恶作剧,问了乐乐一个我自己都答不了的问题,设了一个陷阱想坑他:“乐乐,你背的《三字经》里不是说古人发奋读书都是要头悬梁,锥刺骨的。但是,你既没有头悬着梁,也没有用锥刺着骨。怎么叫努力勤奋?!”
亲们先想想,如果您是乐乐,您将怎样回答我如此“尖锐”的问题?
没曾想,乐乐成竹在胸,答:“妈妈,你真笨!那只是一种说法。我才不会那么傻去做那样的事!难道你想我伤害自己吗?那,还怎样读书呀?那只是说古人努力读书的情景,我虽没有头悬梁,锥刺骨,但是我读书还是很勤奋的喔!”
“。。。 。。。”乐乐如此条理清晰的论据说得我一时语塞,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