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2015-04-02 12:18:58)
标签:

育儿

教育

7岁

亲子阅读

杂谈

分类: 宝贝日记(4--5岁)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乐乐

      因为常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不知从哪天起,我开始关注《读书》的比赛​栏目,其中一期看到一位博览群书十一岁的孩子与观众分享德国著名的漫画《父与子》这本书,刚好,从四岁起,乐乐也是超级喜欢这本书,每次都会一个人捧着书看着看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节目里,当那位选手滔滔不绝地说出他看过的书的内容和感想。主持人却问他另一个有关的问题:就是该书的作者是谁?这个作者还有着一段怎么与众不同的经历?

 

      没想到原本胸有成竹的选手一下子被问蒙了,也许是一时疏忽,竟答不上一个字,最后只能很遗憾的摇头,笑着承认自己只了解书的内容,没有留意有关该书作者和他的故事,就这样失分了。评委当场给了这位选手提醒,说阅读应该不只是看书,还应该了解与书有关的信息,读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与故事对于深入透彻的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在和乐乐读书的过程,对于这点确实深有体会。当乐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每次读书给他听,都会顺带指出作者的名字念给他听,还会告诉他作者的年代,哪个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是哪个国家的书等等。以致于后来乐乐会说话了,每当我说出该书的作者时。乐乐会傻傻的问,“妈妈,他(指的是作者)死了吗?现在还在吗?他是什么年代的人?”或是问:“妈妈,这本书出版时,我生出来了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网络,或找书籍探讨与作者有关的更多信息,帮助孩子了解更多。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只是看那本书的内容。。。 。。。常常这样做,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比较立体和圆润,在长期浸淫中,孩子会有丰富的思想。从而生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天,趁乐乐得空时,我试探式地问了他一句,“乐乐,你能说说你很喜欢的那本《父与子》的作者是谁和他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本来,我觉得乐乐要是能说出作者的名字已经满意了,没想到乐乐一听我的问题,便笑着熟练地答道:“哦,《父与子》吗?作者是卜劳恩,他是德国人,他被纳粹关进监狱里,后来就诶~~死了,是在监狱里自杀死的,他很年轻,四十几岁就死啦。”说完,话峰一转又说:“妈妈,其实有很多名人都是很年轻就死了,比如王勃啦,比如李小龙和他的儿子,岳飞,莫扎特,哦,还有邓丽君。。。 。。。妈妈,但是你要知道名人都是出了名的人,但不一定都是好人,有的名人是出名的好人,但有的名人可是出名的坏人喔,你可不要以为名人就一定是好人喔!。。。 。。。妈妈,你知道范仲淹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吗?”

 

乐乐东拉西扯的闲聊,我早已跟不上他的思路了,只好对着他摇摇头。

 

他接着解释,“妈妈,其实,你看,『范仲淹』这名字里是不是有水呀?那是因为他做官,帮百姓治理水利,所以他就改这个有水的名字!你不记得啦?他原来叫『朱说』。后来才改成『范仲淹』的,他写《岳阳楼记》。。。 。。。”

 

“哦?!原来这样呀?”这种时候我通常只有听的份了。

 

乐乐接着问:“妈妈,你知道姓陈的有哪些名人吗?哪个最有名吗?”

 

“。。。 。。。”我脑子一片空白,又摇摇头。

 

“哎哟,陈袆!你不记得啦?就是玄奘。西游记里那个唐僧是假的!(而)玄奘是真的有这个人,就是钱文忠教授讲的《玄奘西游记》里的玄奘呀!”(上小学前,乐乐听了很多次的《西游记》音频孙敬修版)

 

        孩子记性好,读过的书大多会记住,如果每天读一点,孩子年紀小小,积累量卻是相当的惊人,看似的漫不经心的浏览,不经意间,孩子就会带来惊喜。。。日常中,我和乐乐闲话时,常会被他知无不言的吓一跳或乐一下。也会被他哪些不知哪里冒出的词语逗得哈哈大笑。比如,我刚接到一个好多年不见的朋友来电,刚收了线,还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情绪里,耳边却传来乐乐的声音:“妈妈,你这个电话这真是『千载难逢』呀!”有时字写着写着,他会说:“妈妈,我真想去唐太宗的坟墓里!”这话吓我一跳?!他却慢条斯理答,“我想去唐太宗坟墓里看看真正的《兰亭集序》是什么样的呢!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可见,读书多与少不是最重要,关键是读了书之后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孩子在多年的阅读基础上获得了这种能力。也是喜闻乐见的结果!

 

         放假时,带乐乐出门经过马场时,那里看跑马的,赌马的,人头涌涌,和我们插肩而过,我和乐乐的话题也从『马』字开始,我和他玩成语游戏。我问:“乐乐,你能说出几个带『马』字的成语?”这一问带出了乐乐的兴致:“塞翁失马,老马识途,伯乐相马,马到成功,龙马精神,指鹿为马,一马当先。。。乐乐一口气就搬出了好多有『马』字的成语,最后,绞尽脑汁还问:“妈妈,『按图索骥』,这个『骥』字是指好马,所以也算是『马』字的成语喔。”

 

    据乐乐的中文老师介绍,按照乐乐小学里的进程,成语要三年级时才真正开始接触。而乐乐在幼儿园时期(四岁左右)已经对成语故事相当的痴迷,当时我在手机里下载的几百个成语故事都让他一一听了个遍,后来,又玩了一段时间的成语接龙游戏,后来因为上学日程安排时间上的不允许,他只能暂停有关成语的积累,但即便如此,和他们课本上寥寥无几的几个个成语相比,如今他的成语量已经相当的可观。这只是常年阅读积累出的一个小小部分。因为阅读,在他身上体显出来的各种能力是多维的。

 

一次,我带着乐乐和表弟远远到一间小教堂去参观,教堂的小小院子里,立着一尊圣象。刚一进去,远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走上前去,双手合十,半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毕,朝着乐乐笑嘻嘻,童言无忌的说道:“乐乐,你看,我在拜阿弥陀佛神仙呐。。。。。。“

乐乐听远远这么一说立刻现出一副老成的样子拉长了音调:”哎哟,远远,这里是教堂,是天主教的教堂,那个是圣母,你拜什么阿弥陀佛神仙呀?!应该是拜圣母才对的。宗教有很多种的比如天主教啦,佛教啦,还有基督教还有那个叫什么就是那个九龙公园那里的清真寺的教。。。你要拜的应该叫如来佛祖也可以叫佛陀是在寺庙里 的。那个是佛教。你不要再乱讲了!”最后,还老实不客气的加一句:“就是不读书,才这样什么都不知道!你要像我这样看多一些书才会知道很多事情的。”

 

      又一次,放学路上,乐乐和几个同学一起走,还有同学的妈妈。不知哪位同学问道,“人类是怎么来的?”4 ,5个小同学都没有出声。乐乐开了腔:“那,我和你们讲。其实地球上原来是没有人类的,也没有动物啦,昆虫啦,小鸟啦。。。什么都没有。。。。后来,就出现了恐龙。恐龙就有很多种类,恐龙又消失了。。。最后才出现人类的。。。。”同学的妈妈一听,立刻刮目相看,转身教育她的儿子你看人家乐乐都懂这么多东西,他就是看的书多才会知道这么多的,你要向他学习。。。。。。“

 

 

可见,这亲子阅读培养出的是各方面的能力,轻松应付学校功课和考试只是阅读的培养出来的一种附加能力,阅读还能培养孩子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考力,有深度的幽默,而且很有诗意呢:

 

        某日早晨,天朗气清,走在上学的路上,乐乐说:“妈妈,我长大后要有一所自己的大房子,是别野!还要有一个大大的花园。。。。。。”

 

    “等等,宝贝,我想你要说的那不叫『别野』,应该叫『别墅』,是吧?!”:我打断了乐乐的话,我想我明白乐乐指的是什么。

 

    “嗯,是的,妈妈我要有一座大别墅,有很大的花园,因为我要在花园里种上两棵树!"

 

       哦?!为什么只种两棵树?种哪两棵树?

 

       嗯,我要种一棵橡树,一棵木棉树在我的花园里,两棵树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想象着孩子描绘的那,那就是诗的画面。想想就蛮开心的,那是不久前我给乐乐听《致橡树》的朗诵里的诗句,听了几次,他就整首诗都会背了,你能说只让孩子背诗没用吗?!这诗我从未为他作任何的解释,他在一遍遍的重复的倾听中,自然而然的就能领会诗歌的灵魂和精神。而且在无意间把她运用到生活中来。真的无需父母画蛇添足帮孩子解释诗歌的意思。况且每个人读同一首诗,理解可以完全相去十万八千里。孩子再一次的印证了,儿童时期的大量背诵将是人生路上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最后,说说乐乐式的幽默。

 

      一天,我们手拉手,走在路上,乐乐突然说,”妈妈,我太喜欢你了!我永远喜欢你。喜欢你的容貌,喜欢你的味道,还喜欢你的性格。妈妈,你就像我的大玩具,我玩了7年了。我也不会喜新厌旧喔。。。 。。。“

 

      当然,乐乐有时也会犯浑,他和表弟远远吵架了,受了委屈,他会声泪俱下:”哼,我恨你,你这个大笨蛋!我再也不要和你做表兄弟了,我不做你的表哥。。。啦。。。。!!“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亲子阅读中的知其然及其所以然(组图) 再见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