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2014-02-27 18:26:26)
标签:

育儿

六岁

小学一年级

国学

经典诵读

分类: 宝贝日记(4--5岁)

                                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

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2014-02-27         乐乐6岁2个月22天                      图文/乐妈妈原创

 

     尽管据统计有成千上万的『读经孩子』散落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很多很多年前,全世界的范围内的华人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但生活中,身边的孩子却甚少有在读经典的(指的是大量有系统的诵读),大多数的家长更愿意花钱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我很想将这个教育方法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妈妈,但是当人们看到或听到乐乐背诵大段的经典国学时,除了对孩子惊人的记忆能力发出惊叹和羡慕,对于每天给孩子读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依旧是不以为然。有时我尝试让他们回家也给孩子读一点,人们总是笑称;我家那个(孩子)哪里肯读这样的东西呀!首先家长持否定态度,他们最大的疑问往往是读这些有用吗?然而有没有用也是因人而异,家长的认可和坚持起着关键的作用。读经典的用处更不是能在短期内可以显现出来的。人们总是要真正看到成果(比如成绩,比如比赛等等),才会相信这样东西真的有用。于是我的劝说举步艰难。但即便如此,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继续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和孩子。

 

     关于诵读国学经典,一来是自己真的很喜欢,二来是多年来我和孩子一直在诵读,得益的却不仅仅是孩子。而乐乐一岁开始就接触国学,但那时只限于唐诗,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启蒙读物。直到去年(5岁3个月时),才正式比较有系统的诵读。到现在算来刚好将近一年,不到一年,他读了《论语》,半部《易经》,半部《诗经》和《千字文》,还复习了《三字经》,《弟子规》和部份唐诗。想想真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读经典,这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时光也就如此匆匆而逝,什么也没有留下,虽然也会进行大量白话文的亲子阅读,但读经典的深度和意义将会是非同寻常的(每天只要一个多小时并不影响学校的学习和其他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令人享受(有时也难免有冲突和不愉快)。也是这份热爱支持我们一路坚持。

 

    据专家学者和无数家庭的试验,从小坚持诵读经典的孩子能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等等,好处是多方面的,读经能给孩子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关于这些好处,在网络上搜索就能轻易见到。我在带乐乐读经的过程中亦深有体会,孩子确实能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提高,只是这些好处不是一日而就的,需要家长和孩子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磨刀不误砍材功』,时下,很多人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去磨这把刀,尤其是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

 

    其他方面先不说,今天,我想分享一下,经过诵读经典,乐乐都有了哪些改变和进步;我采纳专家的建议让孩子由《论语》开始,半部《论语》治天下,看来也是相当有道理的,在读《论语》的同时,我自己为他选了《易经》和《诗经》。刚巧孔子对《易经》和《诗经》有相当的研究,并在《论语》里有多处提到《诗经》和《易经》的内容,每当乐乐在《论语》有读到这样的地方他都会特别的开心,他会说,“哈哈))原来《论语》里也有《关雎》也有《易经》,原来孔子也有读《诗经》,也有读《易经》,哈哈!太好了,孔子和我读的书一样,我们都是很棒的人。”在孔子这里,他找到了共鸣,把自己和孔子相提并论,读起来也就更有劲。

 

   乐乐读了《论语》之后,开始对孔子有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大量的研究,只要是有关孔子的事或书他都喜欢,他自己看书,看《孔子传记》然后和我分享,他会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吗?孔子的妈妈姓颜,孔子最喜欢的人物是周公,孔子的学生子路喜欢武术,他在卫国当了大官,后来被人打死了;子贡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的学生宰予喜欢睡懒觉,做白日梦,哈哈哈)));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他很棒的,能闻一知十,可惜颜回后来就死了,孔子很伤心。。。。。。因为平时的兴趣,乐乐自己从书里看来的,他知道有关孔子的故事比我还要多得多。他甚至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孔子也叫孔丘,字仲尼。。。妈妈,我也想像孔子那样,有一个名,还有一个字!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另外,因为读书,乐乐在理解和感悟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通俗的说,这孩子开始有了点悟性,常说出类似『妈妈,我们的身体是食物的坟墓!』这样富有哲理的话语。

 

    他还说:“妈妈,我要做仙丹给你吃,吃了你就会到云里做神仙,不过这只是个传说而已。”

 

    妈妈,我终于知道了,我发现牙膏可能是明朝发明的,但还不确定。。。”

 

    妈妈,李小龙的死是个谜,但是这个谜我现在已经解开了,李小龙他不是自然死亡的,是病死的。病了之后吃了很多药死的。但他的死仍然是个谜。”

 

    妈妈,我喜欢『秋收冬藏』(出自《千字文》),因为秋天就收了很多的东西,冬天就可以藏起来。有好多东西吃和用喔!我喜欢,嘿嘿!!

 

   一日清晨,睡眼惺忪,乐乐『忽』的一下从床上跃起,笑称:“妈妈,有一个问题我搞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是:上帝创造人,他造的是外国人;女娲造人,造的是中国人,嘿嘿))”

 

    我们母子在看历史书时讨论汉武帝。我说汉武帝很厉害,汉朝很长。所以我们叫汉人。。。乐乐立刻抢答:“我知道了,还有汉字和汉服。(呵~知道举一反三呐)

 

    事实上,读国学经典,对孩子的影响目前还看不出有多少的特别,但是我相信孩子将在点滴的积累中慢慢成长,由量变到质变。目前来说,至少孩子非常喜欢自己找书看,在看书的同时,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提问,带着疑问便能推动孩子进一步的探索,这是一个良性的进展。读经之路我们将会一直坚持,而且这是一条相对轻松快乐的道路。诵读经典更是希望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找到更多的平衡和互补,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成长......

 

 

 

 

 

        附录:

     读经的好处

     总的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孩子得到有效的提高:
  (1)记忆能力:孩子天生都是记忆的高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记忆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2)语言表达能力:读经让孩子开口说话,加上经典里丰富的词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3)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指读,能轻松解决孩子的识字问题。在读经教育中,识字变得非常简单,一个月认识成百上千的字,对多数孩子都是小意思。识字关过后,孩子基本都能自行阅读儿童读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4)理解能力:掌握了大量词汇,认识了大量汉字,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5)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如果说以上能力的提高,都不算什么的话,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都是在各种规律,讲讲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6)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变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读经,慢慢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为读经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说,读经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单项技能的教育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强了,记忆能力强了,识字多了,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说,读经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是不矛盾的。表面看,读经会占用一点孩子的时间,好象是增加了负担,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随着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读经根本不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因为学习能力的增强,从而会减轻其他方面的学习负担。(网络文字)

 

 

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图:乐乐在教室里模仿教授的板书,那天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的故事和《易经》『易』的涵义,这些内容都是乐乐平时熟悉的,所以他也很有兴趣,并将老师的讲义一一抄录下来。每个星期天,我带乐乐去参加一个《论语》的诵读班,这个班的对象是成人,但也不拒绝孩子。乐乐跟着我和一大帮成人一起上课,每次上四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1点),班级里只有这一个孩子,老师和同学都称赞这孩子的专注和定力,他们说这样的课,即便是大人都觉得沉闷,何况是个才刚六岁的孩子。当他们知道乐乐正在诵读的经典时,笑称这又是一个诵读经典的孩子成功的例子。当然,『成功』依然遥未可及,但读经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确实是功不可没。

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所以,如果孩子调皮捣蛋难以专注,就让他读经,只要坚持,定将改观;如果孩子乖巧听话而专注,还是让他读经,只要坚持,孩子会以加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下面,再让乐乐背一遍《千字文》给亲们听听,他用五分钟把全文背完。望更多读经的家庭有缘一起交流,并得到更多的指点,谢谢!!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诵读经典一年,收获什么?(组图) 再见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