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长寿,更要康寿!

(2025-10-01 05:30:31)


今天是101日,第76个国庆日。76年前的今天,我正在读高三,我们全校师生,集体前往县体育场,通过主席台上的一台收音机,收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实况广播。从那以后,一晃,76年过去了。今天是国庆,在这喜庆日子里,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并借此美好时光,谈谈长寿与康寿的话题。

长寿,在咱们中国,是“五福”之首。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少不了有一个“横批”,上面写的内容,很多人都会写上“五福临门”。“五福”是什么?《尚书. 洪范》写道:“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是第一位的。给老人祝寿,最常见的祝词是:“寿比南山”。长寿,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遗憾的是,长寿的,往往不健康。我们学校,9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超过30人,但有不少人的健康状况不尽人意,有的或在医院卧床不起,有的或在家里足不出户。所以近年来,在健康、养老和老年学领域,在追求生命长度(即活得更久)的同时,重视追求生命的质量,即在长寿的基础上,活得健康、自主、有尊严。因而,一个新名词、新概念:“康寿”,也悄然出现在一些媒体和一些人群中。

“康寿”概念的兴起,应该看作是社会发展和对生命认知深化的必然结果。近一二十年,全球范围内(包括咱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认识到,“长寿”而不“健康”,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活着”,而是追求更充实、更自主、更有活力的晚年生活。大家希望退休后能旅游、发展爱好、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我们也看到,过去人的寿命的主要威胁是急性传染病,现在则变成了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不一定会立即致命,但会长期损害生活质量。人们意识到,战胜这些慢性病、维持功能,比单纯延长几年卧床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康寿”理念的普及。现代医学的目标,也已经从“救死扶伤”,扩展到“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等方面,其终极目标,正是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

医学界有一个共识:实现“康寿”是一个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老年阶段的任务。所以要求人们从年轻时候起,就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管理压力;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风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到了一定年龄,要重视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性疾病;要重视慢性病管理。如果已患病,通过遵医嘱服药、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维持身体功能。老年人,要重视认知训练,保持阅读、学习新技能、参与社交活动,以延缓认知衰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对抗孤独感,这对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昨天下午,我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看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位95岁的李乜(音mie一声)赖阿婆,头戴斗笠,在地里锄草的镜头(见附图);还看到了一位105岁、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的黄爷爷(见附图)。他俩都是“康寿”老人,令人敬仰。

我们要“长寿”,更要“康寿”。“康寿”,标志着从“如何活得更久”,深化到了“如何活得更好”。“长寿”是“康寿”的基础,而“康寿”是“长寿”的升华。有学者说,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应只是一个数字上的高龄,而应该是一个健康、活力、有尊严的生命全程;我们不仅要关注生命的“终点线”,更要关注通往终点路上的“风景”和“状态”!

要长寿,更要康寿!
要长寿,更要康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