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挺神秘的数字“七”“鹊桥会”为什么是七月七日?

(2025-09-26 05:14:23)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通常称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有人考证,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音shi二声)所撰的《四民月令》,明确记载了七月七日是曝晒经书和衣裳的日子。南北朝时期梁代的宗懔(音lin三声)编撰的《荆楚岁时记》,系统的描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音tou一声)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荆楚岁时记》怎么知道“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的聚会之夜?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学者们说,七夕节定在七月七日(农历),是多种文化因素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定型的结果。

首先,是古人对天文学与数字崇拜。“七”是一个神圣的数字,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古代天文学中,“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数字。古人观测天象,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称为“七曜”。而七月七日则是“月”和“日”都逢“七”的重日。在古代,“重日”(如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神秘日子,适合举行祭祀、祈福等活动。“七”在民间也带有生命循环、生殖繁衍的意味。七月七日,双七重叠,其象征意义被加倍,被认为是一个充满灵性、祈求福祉的吉日。

其次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附会。农历七月被称为“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在这个月,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是天琴座的织女星和天鹰座的牵牛星。这两颗星会升到一年中的最高点,格外明亮和耀眼,隔著银河相望。古人很早就对它们进行了命名(分别叫牛郎与织女),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星神,但彼此之间没有爱情关系。到了汉代,两者的爱情故事雏形开始出现。东汉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就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音zhuo 二声,摆动)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已经有了浓郁的相思之情。在汉代,又盛行“天人感应”思想,人们将人间的情爱投射到星宿之上,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丰满。我们的古人作了合理推测认为:初秋时节(农历七月),夜空中的银河最为明亮、清晰,横贯天际。织女星高悬天顶,牛郎星在东南方,隔“河”相望。七月七日的夜晚,正是观测这对“情侣星”的最佳时机。人们想象他们一年一度在这一天,通过喜鹊搭成的桥跨越天河相会。这个凄美浪漫的故事,因为与真实的天象完美契合,使得七月七日这个日期深入人心。从汉代开始,就有了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宫女们在这一天比赛穿针引线,向织女星祈求自己也能拥有像织女一样灵巧的双手。正因为这个核心习俗,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它最初主要是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包括拜织女、斗巧、祈求姻缘等。至此,天象、神话、民俗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完美融合。所以,民俗学家说:七夕节定在七月七日,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一的结果。

文化界认为,七夕节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 有人根据牛郎织女于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传说,把“七夕节”称之为“情人节”。民俗学者冯骥才、张颐武等指出:七夕节的传统核心为乞巧而非爱情,不能看作中国情人节;把元宵节看作是中国的“情人节”更接近西方情人节的内涵 

 挺神秘的数字“七”“鹊桥会”为什么是七月七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