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今昔谈

日前,朋友陈君在朋友圈里发了三张图片,其中一张涉及“文房四宝”(见附图)。看到后,犹如老朋友久别重逢,眼前为之一亮。多年没有在砚台里蘸墨写字了,难免感慨系之!
所谓“文房四宝”,通常的解释,是指文人书房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文具。传统的“文房四宝”是手写时代的绝对核心工具,是知识生产、传播和传承的唯一物质载体。
据史书记载,笔:战国已有竹杆毛笔(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毛笔),汉代制笔技术成熟,宣笔(安徽宣城)在唐代被列为贡品。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仍然是是替代不了的书写工具。据传毛笔为秦国大将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发明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墨:商周时期已使用天然墨,汉代出现松烟墨。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音she四声)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纸: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很多,但以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最著名,质地柔韧、洁白平滑,吸水力强,适合书画保存,在国际上享有“纸寿千年”的声誉。
砚:新石器时代已有研墨器,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音tao二声)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文房四宝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象征和士大夫精神的载体:宋代文人将品鉴四宝视为雅事,苏轼、米芾(音fu二声)等皆有著述评述优劣。据介绍,明清时期,宫廷御制(如乾隆御铭砚)及民间名家(如胡开文墨厂)将工艺推向极致。作为中华文明载体,文房四宝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并在国内外传播(如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激发文化认同感。
如今,随着硬笔、数码设备取代了日常书写,除书画界外,笔墨纸砚不再是大多数读书人书房里的“四宝”了。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现代书写工具早已取代毛笔,它们更便捷、更廉价,学习成本更低。许多人已经把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看作是新一代的“文房四宝”。他们把键盘当“笔”, 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字输入工具;屏幕当 “纸”和“砚”,承担了显示、修改、存储信息的功能;软件当“墨”,Word、Notes、各种写作和笔记应用,提供了远比“墨”更强大的功能(复制、粘贴、修订、云同步等)。在当下,一个读书人可以不会写毛笔字,但绝不能不会用电脑。过去,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是读书人身份和修养的象征。今天,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可能通过编程水平、数据分析能力、PPT制作水平或是社交媒体影响力来体现。所以有人调侃说:笔墨纸砚已从书房中心的“战士”变成了挂在墙上的“勋章”,从每日使用的“饭碗”变成了偶尔品鉴的“香茗”。
我这几十年,在使用书写工具方面,随着时代变化,经历过多次转换:上小学、中学时,用的是铅笔和毛笔;上大学时,用的是钢笔;工作以后,用的是蘸水笔,然后是圆珠笔(“文革”期间,用过“文房四宝);退休以后,先是圆珠笔,2010年后(一直到现在),主要用的是电脑(键盘+word)。这种变化,被认为是时代进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