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运动会“首金”的含金量

“首金”,就是运动会决出的第一块金牌。8月8日,是成都世运会第一个比赛日,当天上午决出的第一块金牌(首金),由瑞士“徒步定向”(中距离)运动员里卡尔多·兰坎夺得,决赛成绩为45分22秒。
什么是“徒步定向”?通常的解释是:“徒步定向”(又称定向越野)是一项结合体力与智力的户外运动。参赛者需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最短时间内按顺序找
到地图上标记的多个检查点(打卡点)。本届世运会“独步定向”项目,设置5个小项,5块金牌,包括男子、女子中距离,男子、女子短距离,以及混合短距离
接力。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80名选手参赛。“徒步定向”比赛,因为每次选择的地区、地形、线路等都不相同,所以该项目没有世界纪录。
学者介绍,这项运动旨在考验选手的方向判断、路线规划、体能和临场决策能力。运动员需要准备地图(专用定向地图),标注地形、植被、检查点位置等细节(比例尺通常为1:5000或1:10000);指北针,辅助确定方向,但不能使用GPS或其他电子导航设备。比赛场地,选择在森林、山地、公园等复杂地形,强调自然环境的挑战性。比赛时,选手需按地图上的检查点顺序依次打卡(电子计时器记录),漏点或错序则成绩无效。路线不固定,选手需自行选择最优路径(如绕开密林或陡坡),完成所有检查点的总时间最短者获胜。
“徒步定向”起源于北欧,起初用于军事训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据介绍,比赛中,运动员需借助地图和指北针进行导航,以徒步的形式快速穿越陌生地带,并依次到访若干个检查点,最终用时短者获胜。比赛时,运动员身穿GPS定位背心,佩戴电子打卡芯片,手持地图,借助专业定向指北针快速定位,规划最佳路线,按序到访多个检查点并打卡记录时间。打卡数据实时传输至成绩系统,最终根据完赛时间确定排名。
瑞士是欧洲“徒步定向”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自2001年成为世运会项目后,到本届世运会开赛前,“徒步定向”共产生26枚金牌,瑞士队夺得其中的10枚。前天(8月8日),瑞士队再添两枚男、女定向中距离金牌(兰坎和他的女队友埃伯索尔德获得)。
据介绍,成都世运会首金获得者兰坎是一位机器人软件工程师,29岁。公司允许他在家办公,每天训练两次。他跟记者说“参加定向运动,可以为我的生活打开新维度。有些时候,我必须放空头脑,然后做一点工作,再接着训练”。
兰坎,因为是成都世运会首金获得者,在成都的各路记者都快速地做了报道。我在当天(8日)下午的电视新闻里,就看到了这个消息。就这么一块金牌,顷刻之间,让瑞士、让全世界知道了兰坎,知道了流行于北欧的“徒步定向”运动。一次大型运动会,金牌得主的人很多,但最容易记住的,商业价值最高的,往往是首金获得者,彰显了“首金”的含金量。这样的事,在咱们国家也发生过。
我们都还记得,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夺得男子50米手枪慢射冠军。这是洛杉矶奥运会的“首金”,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也成为国家体育崛起的新标志!许海峰获得首金,不仅对中国体育意义重大,也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关注。萨马兰奇作为奥委会主席,亲自为许海峰颁奖,既是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认可,也是向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致敬!如今,许海峰的金牌手枪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许海峰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获得更多商业代言机会。1984年,同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金牌的运动员,他们知名度,则更多来自后续的成就(如李宁)。2020年,中国选手杨倩(女子10米气步枪)在东京奥运会夺得首金。当时对她的赛事直播和报道量,远远超过后续的金牌获得者。难怪有学者说,首枚金牌的象征意义,远超其竞技价值。它既是国家体育实力的“第一张名片”,也是凝聚民族情感的催化剂。这种关注背后,体现了人类对“历史第一”的永恒追求,以及体育作为国家叙事工具的强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