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后面有密码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就 “中华姓氏的玄机”问题回答记者的一段讲话,获益良多。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中国姓氏的第一个玄机是“每个姓氏都暗藏遗传密码”。他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这样,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正是因为同一姓氏人群中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的遗传基因,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
中国姓氏的第二个玄机是“同姓不一定是同家。”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袁义达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准确 。他说,中国姓氏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大姓可能有许多来源。比如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有些是来自“赢”姓,有些是来自“赵”姓,有的是皇帝赐予的(唐朝时,李世民就曾给十几个开国元勋赐姓“李”),有的是自己改姓的(后魏时期,一些鲜卑族人,将自己原来的姓改姓为“李”)。这些来自不同渠道改姓“李”的人,遗传基因都不会一样,都继承原来各自父亲的遗传密码。从这个意义上说,袁达义认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不可信。他还说:基因由父母遗传决定,同一姓氏可能存在不同基因,不同姓氏也可能存在相同基因。
中国姓氏的第三个玄机是中国姓氏最有内涵。袁义达认为,姓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姓氏是维系宗族血脉的核心符号,实现家族延续,展现出较高稳定性与延续性,在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中起到了独特凝聚作用。袁义达举了日本的例子说,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学界认为,你是谁?不是你爸说了算,是你Y染色体说了算!在现代中国,也包括两岸三地所有华人,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的后代?其实上古的“姓”,早已悄悄藏在你的Y染色体里。父系传承的姓氏与Y染色体遗传相关。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儿子的 Y 染色体必定来自父亲;女儿的两条 X 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双方。正是这种严格的遗传规律,为亲子鉴定提供了科学基础。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同姓人群的遗传关联性。学者认为,姓氏作为文化遗传与生物遗传的桥梁,揭示了姓氏在人类社会中独特的双重属性——它既是文化符号(社会传承),又与Y染色体(父系遗传)存在潜在关联。
最后想说一说,如果对姓氏起源、演变及其背后文化“密码”有兴趣的亲友,有不少可供阅读的经典书籍。如:钱文忠的《解读〈百家姓〉》;王大良的《姓氏寻根与家族文化》;袁达义的《姓氏基因:中国姓氏的遗传解读》;李浩的《暗码:中国姓氏中的隐秘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