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些“姓氏”读音的异化现象
(2025-07-04 06:21:07)
五六十年代,我们学校有一位“解”姓老师,人们都把他称作 “xie四声”) 老师;六十年代,我们学校中专六八级一位“黑”姓同学,“黑”姓本应念成“he四声”,而老师、同学仍然都把它念成“黑”,以至于在“文革”中,有人把她与“黑五类”等同,急得她连忙宣布把自己的姓改为“白”姓;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学校一位“查”姓本科生,上学时和毕业留校后,人们都习惯都把它念成“cha二声”(正确读音应该是“zha一声”),一直到现在。这显然是错的。
在中国的姓氏中,姓氏的读音与原来字的读音不同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解”姓、“黑”姓、“查”姓外,还有一些。如“仇”姓,应该念“qiu”(二声);“区”姓,应该念“ou”(一声);“盖”姓,应该念“ge”(三声);“任”姓,应该念“ren”(二声);“曾”姓,应该念“zeng”(一声);“缪”姓,应该念“miao”(四声);“晟”姓,应该念“sheng”(二声);“尉”姓,应该念“yu”(四声);“单”姓,应该念“shan”(四声);“乐”姓,应该念“yue”(四声);“谌”姓,应该念“shen”(四声);“朴”姓,应该念“piao”(二声);“华”姓,应该念“hua”(四声)……
上述这些特殊读音,语言学家认为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1. 古音演变:汉语的发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许多字的古音与现代音不同。姓氏作为家族传承的符号,往往保留了较为古老的读音。例如,“解”,作为姓氏时就要读作“xie”(四声);2. 方言影响: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许多姓氏在特定方言区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这些方言读音有时被保留下来,成为姓氏的标准读音。例如,“仇”,作为姓氏时,就读作“qiu”(四声);3. 避讳改音:在古代,为了避讳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某些姓氏的读音、写法都会被改变。例如,“丘”,为避孔子名讳(孔丘),作为姓氏时,就改写为“邱”;4. 简化或俗读:部分姓氏的读音在长期使用中被简化或俗化,形成了与原字不同的读音。例如,“盖”,作为姓氏读作“ge”(三声);5. 多音字现象:汉字中存在大量多音字,姓氏可能采用了其中一个不常用的读音。例如,“乐”,作为姓氏时读作“yue”(四声)。
学者认为,一些姓氏读音的异化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语言的多样性,也是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交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