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友情谊,历久弥新

练友,就是指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朋友。退休前,我的练友都是学校内部的同事;退休后,锻炼场地转移到附近公园或公共体育场馆,练友多半是附近单位的退休职工。退休30多年,运动健身也30多年,结识了不少练友。最近十来年,我晨练的地方主要在小雁塔园区,有几位比较固定的练友。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在开园时间,不约而同地进入园区,然后沿着围墙走步。走一圈大约1500米,步频约120步/分钟,走一圈约15分钟,每天走4圈,约8000多步。2020年以后,或许由于年龄关系,或许受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我们走的圈数少了,步频也放慢了。从2004年下半年起,为了预防摔跤,我不再去小雁塔园区了,改在与我的生活小区仅一路之隔的新建的太古里广场,离家近,场地又平整;但最大的不足,就是一个人,显得有点孤单。这里涉及到体育界曾经讨论过的问题,即运动健身一人单独进行好,还是多人一起健身好。参与讨论的人认为,这要根据个人锻炼的项目、个人的性格、年龄及健康状况而定,难以一刀切。
我参与健身运动几十年,运动项目主要与练速度、练耐力、练力量、练柔韧有关的项目(随着年龄增长,会随时调整项目内容)。这些项目适合群练。多人一起锻炼,可以互相鼓励和鞭策,让健身运动持之以恒,不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以谈天说地,交流信息,增加锻炼的乐趣和动力;还可以在锻炼过程中,互相照应,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得到帮助。但不足的是自由度低,只能跟随群体一起活动。群体锻炼的不足,正是一人锻炼的好处。从2024年开始,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我不再参与群练。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自由安排时间和路线,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活动;一人锻炼时,还可以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受,观察呼吸、步伐和心率,从而更好地调节活动节奏;但最大的不足往往会感到孤单。
近十来年,与我在一起走步的练友都比我年轻,最小的今年71岁,最大的也不过81岁 ,现在,他们仍然在小雁塔园区晨练。小雁塔园区每周二休假不对外;节日期间只让游客进园参观,不准百姓进园晨练。这样一来,在太古里广场没有建成前,我们各奔东西,择地而练;太古里广场建成后,我的几位练友,都会在小雁塔园区不开门的时候来太古里广场与我一起走步。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小雁塔园区管理部门竟然一改星期二“闭园”的规定,改为照常对外开放,但我的练友却仍然每周星期二来广场陪我晨练。昨天是星期二,他们又都来了。我高兴!他们专门来广场看我、陪我,彰显了他们给予我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到多年的交往,练友情谊,历久弥新!
写到这里,我想谈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那就是“练”与“炼”的区别。在一块锻炼的朋友,叫“练友”,而不是“炼友”;“锻炼”身体,不能写成“锻练”身体;运动员“训练”,不能写成运动员“训炼”。汉语知识告诉我们,炼”和“练”在汉字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1.
炼:
本义指用火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的纯度提高或变得坚韧,如炼铁、炼油。引申为用火烧制,如炼丹;也指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优美,如锤炼文字。炼的常见组词有:锻炼、磨炼、锤炼、提炼、精炼、炼狱、炼铁、炼油、炼乳、炼金术、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2.
练:本义指白色熟绢,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引申为把生丝煮熟,使其柔软洁白。
(下面附图,系今年4月樱花盛开的一个星期二,由朋友邱方正同志给我们几位练友在太古里广场“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前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