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笔下的“牛鬼蛇神”

最早使用“牛鬼蛇神”这个词语的,有学者认为是唐代诗人杜牧。他在《李贺集序》中写道:李贺的诗,“鲸呿(音qu一声,张口的意思)鳌(音ao 二声,传说中的大龟)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鲸呿:鲸鱼张口,吞吐海水;鳌掷:巨鳌翻动,力量威猛。“鲸呿鳌掷”,形容李贺的诗气势雄伟奇特。“牛鬼蛇神”,则用以形容李贺的诗,意境荒诞虚幻。整句的意思是:纵使“鲸呿鳌掷,牛鬼蛇神”,都不能够与李贺诗的荒诞奇幻相比。意思是说,李贺的诗,比“鲸呿鳌掷”的气势还雄伟,比“牛鬼蛇神”的荒诞,还要荒诞奇幻。无怪乎在唐代诗人的绰号里,李贺被称为“诗鬼”(杜甫的绰号是 “诗圣”,李白是“诗仙”,王维是“诗佛”,白居易是“诗魔”,贺知章是诗狂,刘禹锡是诗豪,贾岛是诗奴,王勃是诗杰,孟郊是诗囚,孟浩然是诗隐,陈子昂是诗骨)。 李贺被称为“诗鬼”,除了赞扬他是“诗中鬼才”,主要还是源于他的作品风格。评论家认为,李贺的诗歌以诡异、奇幻著称,他擅长运用神话传说、鬼神意象来托古寓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阴森的氛围。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鬼灯如漆点松花”、“秋坟鬼唱鲍家诗”等意象,充满了鬼魅色彩,虚幻荒诞,诡异空灵,而且诗中充斥着牛鬼蛇神,十分阴森恐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李贺长得比较怪异。据《唐才子传》记载,李贺外貌瘦削,通眉,长爪,形象较为怪异,这也为“诗鬼”的称号增添了一层直观的联想。此外,他性格孤僻,生活清苦,常以“鬼”自喻,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称号的合理性。李贺年仅27岁便英年早逝。有人说,他的早逝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意象相呼应,给人一种“诗鬼终成鬼”的宿命感。这种神秘而悲剧的人生经历,使得“诗鬼”的称号更加深入人心。
有人曾经对李贺的诗进行过统计。在李贺短暂的一生中,仅流传至今的鬼神诗篇就有89首,包括天神、仙道和鬼怪三个系列,分别是40首、15首、34首。在《南山田中行》中,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的诗句。意思是: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犹如坟上的漆灯(以漆为燃料的灯具,通常用于墓中照明),像花朵一样点缀着松林。在《神弦》中,有“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音xi su都是一声,象声词)鸣旋风”的诗句,意思是:海神山鬼依次入座,焚烧的纸钱发出窸窣声,纸灰在旋风中飘忽。
唐朝姓李的诗人真不少,除了李贺以外,最有名的自然是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风清新自然,充满豪迈与浪漫;李峤:唐朝宰相,以其谜语诗《风》著称,描写风的四种形态,展现了风的力量和变化;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诗风含蓄象征,情感深邃,代表作有《锦瑟》、《无题》等;李颀(音qi二声):送别诗的佼佼者,代表作有《送魏万之京》;李益: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诗人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唐朝的诗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