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坟和扫墓是一回事吗?

(2025-04-07 05:52:52)


 

  清明节期间,国家规定放假一天,“高速”免收过桥费,旨在让人们上坟祭祀,或者说让人们方便去扫墓。上坟或扫墓是一回事吗?在当下,上坟或扫墓是一回事,都是祭奠先人。但在古代,就不是一回事,坟和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坟墓,指的是埋人的地方。这是一个“并列词组”,包含两个概念,即坟+墓;犹如健康这个词一样,指的是身体好,但也是一个并列词组,包含两个概念,即健+康。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社会里,皇帝死了叫崩;诸侯死了叫薨(音hong 一声);士大夫死了叫卒;庶民死了就叫死。人死了要入土,要建墓,皇帝的墓叫陵;诸侯的墓叫冢;圣人的墓叫林(如山东曲阜有孔林);平民百姓的叫坟,或叫墓。高出地面有土堆的叫坟,不堆土堆的叫墓。古诗中有“登大坟以望远兮”,讲的就是高出地面的坟。有钱有势人家大多建坟(如秦始皇陵就是一个大土堆),平常人家就掘地为墓。后来又变了,有钱人家建墓,贫民堆个土堆。

我们的古人非常重视祭祀,包括祭天、祭地、祭祖先。《左传》就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打仗。历代帝王,都要在每年岁首(年初一),率领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到地坛祭地,到宗庙祭祖。商汤起兵反抗夏桀时,就以“不祭祀”为名,兴师问罪,征讨夏桀。

隋唐以前,民间春祭,或在“清明”,或在“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没有统一时间,直到唐朝,把 ‘清明’与 ‘寒食’合二为一,才逐渐形成“清明”祭祖的习俗。为什么要选在“清明”祭祖呢?一些研究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清明”时节的气候有很大关系。作为节气的“清明”,是在春分之后。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选择“清明”时节祭祖,民俗学家认为有三个原因:1.气候变暖,便于出行;3. 雨水增多,担心坟墓塌陷,需要及时培土加固;3. 受到从晋文公时期开始的“寒食节”的影响。这样就约定俗成地把春天祭祀祖先时间,固定在春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清明”,本是表示节气的,后来演变而为“清明节”,变成了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中的一个节日。

在每年春雨连绵的清明时节,出行祭祀,给坟或墓培土加固。从字面上讲,“扫墓”就是清扫墓地。按《清通礼》的说法,扫墓时,应包括带上祭奠用品,祭拜逝去的亲人;带上除草工具,铲除杂草,添加新土,并插几支嫩绿树枝。所以,“扫墓”不仅仅祭奠,而且还要清洁和加固墓地,强调的是对墓地的维护和整理。“上坟”与“扫墓”有所不同,因为“坟”有“土堆”,清扫任务相对少,主要清洁坟头、附上新土、摆放祭品、烧纸钱等,强调的是对祖先的实地祭拜和尊重。如今,在结构上,不再区分“坟”与“墓”了, “上坟”、“扫墓”都要清洁和维护墓地,都要摆放祭奠用品。所以,说“上坟”或说“扫墓”,在当下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是地方习俗不同,有的叫上坟,有的叫扫墓。有人估算,南方地区叫上坟的多;北方地区叫扫墓的多。

上坟和扫墓是一回事吗?
上坟和扫墓是一回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