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用“带”还是该用“陪”?

(2025-01-17 05:08:54)


    “带”和“陪”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汉字。“带”,可以组成皮带、领带、林带等名词性词汇,也能组成携带、带领、捎带等动词性词汇;“陪”,可组成陪伴、陪衬、陪同等动词性词汇。这两个含义不同的字,在生活用语中,如果使用不当,会被认为是“失礼”。例如: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要去医院求医,或者要去公园看景,有的人在无意中会用“带”字:我带爷爷去医院看病;我带爸爸、妈妈去逛公园。这样的话语,说惯了、听惯了,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但仔细推敲,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出行时,如果把“带”字改用“陪”字,就比较合适,听起来也比较在理。 字的意思是陪伴、伴同,强调在老人身边提供帮助和支持,符合与老人出行的场景需求。相比之下,字侧重的是主导和带领的作用,可能会让老人感觉自己是跟随者。与小字辈出行,可以用“带”;与长辈出行,一定要用“陪”;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不懂礼貌!

中国汉字的含义很奥妙。与孩子一起去逛公园,可以说“带”孩子逛公园,也可以说“陪”孩子逛公园,一字之差,但这两句话表达的内容就有一些差别。“带”孩子逛公园,父母是主导者,孩子是被带领的对象,父母决定去哪里、做什么活动,孩子通常跟随父母的安排。“陪”孩子逛公园,意思就不一样了,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计划,共同享受公园的乐趣。对待晚辈,用“带”或用“陪”,尚且都有差别,更何况对待自己的长辈!

分清“带”和“陪”的使用区别,并不是吹毛求痴,而是力求汉字使用的准确性。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他在创作诗歌时非常注重字句的斟酌和修改。比如,他曾经为 僧推月下门这句诗,该用 字还是该用字,骑在驴背上反复琢磨。因过于专注,他的坐骑竟然冲撞到时任京兆尹(唐朝京城长安的首长)韩愈的仪仗队。后来经韩愈建议,确定用了“敲”字。由此,汉语里也产生了一个“推敲”词汇。

对文字的反复推敲和斟酌,以达到更精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是我国历代文字学家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改革开放后,上海文化界于1995年创办了一本名叫《咬文爵字》的刊物,以纠正语文差错、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健康发展为办刊宗旨 ,以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为办刊精神 2006年起,《咬文嚼字》持续举办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创刊人郝铭鉴表示,评选十大流行语是为了肯定语言生活当中的创造性成果,而评选十大语文差错,是因为在人们语言生活中存在不规范、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编辑部要对它及时地制止。哪怕一个小刊物力量有限,但总要有人发出声音。我没有查过《咬文爵字》是否对类似“带爷爷去看病”这样句子,进行评判。但我找到了2024《咬文嚼字》杂志评选的十大语文差错,包括:制高点误为至高点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跻身误为挤身花甲误为古稀松弛感误为松驰感曈曈误为瞳瞳脑卒中卒中误读为“zúzhng”‌‌过渡误为过度侦察误为侦查果腹误为裹腹”。

最后,我就本文标题提出的《该用“带”还是该用“陪”》的问题作一个回答:与长辈出行,应该或者说必须用“陪”;与平辈或小辈出行,可以用“带”,也可以用“陪”。这样就比较合乎常理。

该用“带”还是该用“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