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谈“尼姑”

(2025-01-11 05:08:16)


 

“尼姑”是咱们国家对“比丘尼”的称谓。所谓“比丘尼”,就是“比丘”+“尼”。据介绍,“比丘”原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出家男性僧人;“尼”,印度梵语中的女性。“比丘尼”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人。中国古人习惯将未嫁的女子称之为姑,比如姑娘 结合中国民俗,将字连在一起(即将佛教未满二十岁的沙弥尼和受过具足戒比丘尼),通称为尼姑。宗教学者指出,把女性出家人称为“尼姑”,并不合乎佛教制度,但叫惯了,也就“约定俗成”,见怪不怪了。

比丘尼,除了被称呼尼姑以外,还有如下几个雅称或尊称:1. 乞士女:意思是求道的女子,是指那些为了求道而舍弃家庭和世俗享乐的女性;2. 除女:意思是断除世俗贪欲的女子,是指那些已经断除世俗贪欲、没有世俗牵绊的女性。3.  沙门尼:意思是出家的女弟子4.  董女:意思是尊敬的女性,是指那些值得尊敬的女性出家人。5. 师傅:是指那些有较高修行成就的女性出家人。

在佛教界,把出家修行的女僧人分成三个级别; 7岁至18岁的女性出家人为沙弥尼;18岁至20岁的女性出家人为式叉摩那;20岁以上的女性出家人,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之为比丘尼。佛教出家人叫“出家众”。“出家众”分为五种,简称“五众”,即比丘式叉摩沙弥比丘和沙弥是男性;比丘式叉摩和沙弥尼为女性 式叉摩那、沙弥尼和沙弥一样,都要遵守十条行为规范,即“十戒”。“十戒” 包括: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奢华不歌舞旁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式叉摩那、沙弥尼过了二十岁,就要接受“具足戒”。 比丘(和尚)的“具足戒”只有250戒,而比丘尼(尼姑)却有348戒。这些戒律,涵盖了僧侣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确保僧侣的行为符合佛教的教义和修行要求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不平等现象?国内学者分析说:首先,社会背景和宗教环境的不同是导致比丘尼戒律条文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古印度时期,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尤其是出家女性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压力和挑战。佛陀允许女性出家,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因此比丘尼在修行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戒律来规范其行为,以获得社会的接受和尊重。其次,生理和心理差异也是导致比丘尼戒律条文增多的原因之一。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与男性存在差异,因此在日常行为上需要更多的规范和约束。例如,比丘尼需要更多的戒律来规范她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行为,以确保她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保持清净的修行环境

     中国的尼姑,最早出现在西晋·建兴年间(313~317)。据《比丘尼传》卷一记载,西晋建兴年间,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净检成为中国最早依戒律出家的中国尼姑。

据介绍:尼姑的衣服颜色,没有等级划分,只是遵循佛教传统,避用五正色,常用杂色袈裟。样式有规定,分大中小三件,适应不同场合。尼姑修行中常念诵《大悲咒》和《心经》等佛经,这些经文富含慈悲和智慧,帮助她们净化心灵、深化教义理解。尼姑修行常闭斋,苦行修炼。尼姑虽生活清贫,但重视来世幸福与个人超脱,静坐读经,闭关坐禅,求佛理正果。尼姑拜的佛像与和尚相同,致力于修行佛法、礼拜佛像。

简谈“尼姑”

简谈“尼姑”


简谈“尼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