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元旦”

今天是2025年第一天,俗称“元旦”。“ 元旦”的 “元”,开始的意思; “旦”,则指早晨或日出。“元”+“旦”,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被世界多数国家称为“新年”。新年伊始,谨向我的亲友们致以节日祝贺,祝大家“新年快乐”!
中国人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之为“新年”,开始于1912年。1911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决定采用“公历”作为中国的官方历法,保留“农历”以顺应农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引文中的“夏正”,指夏朝制定的历法,即通常所说的“夏历”或“农历”;“西历”,指西方历法,通常称为“公历”。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中国古时候的“岁首”或“元旦”,都被认为是祭祀、庆贺和团聚的日子。在元旦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很多传统活动,如燃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今天是新年,是元旦,这是根据公历计算而来的。现行的公历,是“太阳历”的一种,是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纪年的方式,所以也叫“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约365天。一年分成12个月,这个“月”与月亮的圆缺没有关系。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即公元元年。在公历纪元中,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已多半改称用“公元”与“公元前”的说法。公元元年之前的年份称公元前,从公元元年倒着往后数的第一年,就是公元前1年。以此类推。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夏朝,古书上称为《夏小正》,后人称为“夏历”。夏历起源于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它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也叫“太阴历”,或称“阴历”(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它是中国传统历法的基石(现在的农历历法,就是在夏历基础上制订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历法之一。最初的夏历以冬至所在月的初一为岁首,后来演变为以立春为一年之始,这体现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刻关注和顺应自然的智慧。在民间对“新年”、“元旦”并不重视,所看重的是阴历(农历)春节;阴历春节才是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