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2024-12-03 05:27:50)


 

前天(121日),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不要小看“标点符号”的作用》的短文,受到亲友们的关注;其间,有人私下问我:“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就根据我手头的资料作一梳理,权作我的回复。

中国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回答是肯定的,但与现在通用的“标点符号”截然不同。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标点符号。有学者说,先秦时代(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史学界统称为“先秦”,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是标点符号的萌芽期,种类不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线号:这是最早的标点符号之一,出现在甲骨文中,包括竖线号、横线号、曲线号和折线号。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起分辞作用,即把不同的卜辞隔开二短横号:在殷周金文中出现,除了表示重文外,还产生了合文的新用法点号: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各种形体的点号,且使用频率增高。这些标点符号在先秦时期的使用具有任意性,形体也不规则,但奠定了后代标点符号发展的基础

到了秦汉时期,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比起先秦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介绍,秦代睡虎地秦墓的竹简中,就使用了四种标点符号,即二短横号、勾识号、黑方号、圆点号。汉代使用标点符号更多,有材料介绍,包括之前已经出现过的圆点号、勾识号、黑方号、横线号、二短横号,以及新产生的顿号、逗号、句号、括号等。但从魏晋至唐五代七百年间,“标点符号”没有得到更多发展。到了宋元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雕版印刷的广泛流传导致的文化普及,“标点符号”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终于发展成熟,主要包括顿号、逗号、句号、括号等。这些符号在使用中,其用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并且用得比较规范,位置固定,占格合适。到了清代,使用标点符号的书籍总量大大增加,超过此前的任何一个时期。清末,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也为中国标点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献介绍,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后改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的文字: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要念dou四声。古时候把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标点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 ,。;:?!()《》等标点。

19202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1949建国后,国家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199512月,国家技术总局颁布了《标点符号标准用法》 ,包括使用范围、定义、基本规则、用法说明等等。本标准的制定,对汉语书写规范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中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中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