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隐于朝的的罔极寺

(2024-11-08 06:15:13)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隐士”人群普通的隐者会在山林之中隐居,这是小隐(现在西安南边的终南山,还有这样的隐士);中等层次的隐者会在闹市中隐居,这是中隐;而最高级别的隐者则会在朝廷中隐居,这是大隐。他们虽然身处喧嚣的时政环境中,但能够保持内心清净,达到真正的隐逸境界。位于西安东关炮房街北侧的“罔极寺”,就是一座像“大隐于朝” 的皇家寺庙,建筑比较简陋,位置比较偏僻,过去声名赫赫,现在连西安市的常住人口知道“罔极寺”的人都不会很多。

“罔极寺”是唐代太平公主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在原长安城大宁坊(大明



宫与兴庆宫之间的京都腹地)为其母亲武则天建造的一座皇家寺院,取名为“罔极寺”。“罔极”,原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罔极寺”被认为是我国唯一一座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寺庙。“罔极寺”与建于长安城内晋昌坊的“慈恩寺”(在大雁塔院内)和建于开化坊(后迁入安仁坊)的“荐福寺”(在小雁塔塔院内),合称为唐代三座“皇家寺院”。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罔极寺”曾经盛极一时。据史书记载: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罔极寺内设立圣容院,安奉唐玄宗的真容画像以及尉迟乙僧、吴道子、周昉、董谔等多位名家的作品供万民朝礼。唐中和年间,寺内一株牡丹竟然开花一千二百余朵,堪称奇观。但由于唐武宗会昌年间(841年)的灭佛运动,罔极寺遭受劫难,此后的数百年,寺庙一路衰败。明朝初年重修时,寺址从原来的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迁移到唐安兴坊内(即今西安东关炮房街路北)。民国十四年(1925,经当时的陕西佛教协会决定,“罔极寺”被改为尼姑庵,用以安置尼僧。这座落魄的小寺庙挤在都市中,站在寺中向外望去,满目皆是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罔极寺”倒像是与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很清静,也现寂寞。尽管如此,“罔极寺”在中国佛教界仍享有很高地位:它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其宗教、文化、文物古迹价值在全国都属珍稀。

几年前,我参观过“罔极寺”。走近山门,我们会发现立于两侧的石雕,不是常见的狮子,也不是“西五台”见到的“麒麟”,而是“貔貅”(音pí xi,见附图)。貔貅,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与麒麟并称为五大瑞兽。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貔貅是黄帝训导的猛兽 。《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记载:貔貅的外貌形态像老虎,或者说像熊,毛色是灰白色的。貔貅身形如虎豹,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在古时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单角为主《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记载: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古人多连举之。罔极寺山门前的“貔貅”,是唐代石雕原物,距今1300多年了,石雕已经被手摸得发亮。让人奇怪的是,这一对貔貅石雕是三条腿(见附图),是石雕制作者故意为之的。有人猜测 ,貔貅三条腿可能是为了强调其超凡脱俗、非同寻常的地位;或者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艺术感染力而创作的;或者是为了给人一种威严和神秘的感觉;在某些传说中,也把貔貅的形象被描述为三条腿,这一形象逐渐在民间艺术和文化中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参观“罔极寺”,我看到了“许愿台”,挂有许多许愿牌,写有许多许愿内容,蔚为壮观;看到了孔雀园里的漂亮孔雀。这引起我的好奇。在我印象里,佛教寺院,大多有放生池,没有见过孔雀园。回到家里后,通过“百度”获悉,孔雀与佛教有关:佛母大明王菩萨,以孔雀为坐骑;阿弥陀佛,也以孔雀为座骑。这或许是“罔极寺”有孔雀的原因吧。大隐于朝的的罔极寺

大隐于朝的的罔极寺

大隐于朝的的罔极寺


大隐于朝的的罔极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