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八稳”与“五花八门”

“四平八稳”与“五花八门”,都是常常见到、用到的成语。有学者说,四平八稳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用来形容地势平稳,四面八方都稳固无虞。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说话做事稳当、不冒险、不偏激、不出差错。明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第44回,就用了“四平八稳”这四个字,描述一个面白肥胖,但身体各部分都很匀称,给人一种稳重感觉的人。
“五花八门”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清朝出版的《虞初新志·》中孙嘉淦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南游记》。原指古代兵法中的“五花阵”和“八门阵”,这两种阵法都是变化多端的战术布置。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如果再对这两个成语进行深究:“四平八稳”中的“四平”和“八稳”,“五花八门”中的“五花”和“八门”都包括哪些内容?我通过学习,获得如下答案:
“四平”,通常指的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表示一个物体或人的位置平稳,没有倾斜或不稳定的情况;“八稳”,则是指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合起来,常用来形容物体放置的平稳或言行稳当,也指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四平八稳”是一个中性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可以用来暗讽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进取精神。
“五花八门”,原指兵法中的“五行阵”与“八门阵”,
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五行”系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又代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它们混合在一起还可以变成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八门”则是“八门阵”,也称八卦阵,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测之中。明朝以后,被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最后又用于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在明清两朝,一度被用来代指“士农工商”等主流职业外的市井底层职业的从业者。这些职业从事者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五花八门”也就有了贬义。如今,它已成为常用的中性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