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和成语“桃李成蹊”

李广在世时,被誉为“飞将军”;司马迁在《史记》中则称他是“猿臂善射”、 “才气天下无双”,是一位让匈奴胆寒的名将!但终其一生,打了70多场仗,未能封侯。就连唐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也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人对李广没有得到封侯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1. 受时代背景限制:在汉文帝时期,朝廷实行“无为而治”,对匈奴主要采取安抚政策,导致英雄如李广无用武之地。2. 个人行为失误:在七国之乱中,李广因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而未能获得朝廷的封赏。 3. 命运的捉弄:李广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未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导致他始终未能获得足够的功劳来封侯。 4. 性格和处事方式:李广为人真诚、忠实,不善于争功邀赏,这种性格导致他在官场上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提拔。
李广虽然没有得到过封侯,但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太史公在《李广列传》的最后写道:“太史公(即司马迁)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音quan一声,谦恭忠厚的意思)如鄙人(知识浅陋的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意思是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诚诚恳恳,很像质朴的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或许他那忠实的心肠已经被士大夫所信赖吧!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小,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当人们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形容老师时,意味着老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教学成果,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需过多的言语宣传。后人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提炼成四字成语“桃李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