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体院的昨天和今天

(2024-09-20 07:17:39)


 

昨天(919日)下午,学校离退休工作处在会议室召开了“离退休工作处建校70周年座谈会”,邀请了建校 “元老”杨得泮老师、前任院长周成之老师、体院前身西北体训班学员、首届中专毕业生黄金凤老师、1958届体院大专毕业生张汉荪老师,以及离退休各党支部书记代表参加;我也以老教师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学校党委宣传部杨副部长带着为校史馆增添新内容任务,也拨冗来到了会议现场。座谈会由离退休工作处朱舰处长主持。

座谈会从下午3点开始,5点结束,历时2小时。时间不长,但却获益不少,弥补了我对学校认知的“短板”。

我是1958年大学毕业后从北京分来陕西省高教局,然后在进行第二次分配时,来到西安体育学院。那时,体院建校已经过去4年了。这4年,学校发生了什么,学校是如何创建的,我一无所知。1993年,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接着被学校返聘12年,到2005年才彻底离开教学岗位;2006年,我的住所,从校本部家属区,搬迁到校外学校原来的“老西院”。这样,我既不在岗,又远离学校中心,因而对学校近20年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就我而言,我在体院虽然工作、生活了66年,但我对体院的认知有“短板”,即对建校初期以及近20年发展情况了解有欠缺,幸运的是,昨天下午2个小时的座谈会,填补了我的“短板”,不胜欣慰。

黄金凤老师不算建校元老,但她却是一名建校之前的西北体训班学员。西北体训班有55名学员,都是西北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的运动员。黄金凤是田径运动员。她保存了好些体训班学习、训练、比赛的照片,并带到了座谈会,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让我也大开眼界。她谈了当时学习、生活的艰苦情况。杨得泮老师作为建校“元老”,介绍了西北体委筹建西北体院的简单过程,以及建校初期教学、训练的艰辛情况。那时,没有学校自己的场馆,只能与西北体委共用;一座原本属于西安市民政局的“安老院”,被西北体委收购后,变成了学校的“后勤基地”:学校的食堂、家属住宅、场地器材室、医务室,都挤在只有3300多平米的“老西院”(即原来的安老院)。我们的老前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从杨老师、黄老师的发言中弥补了我对建校初期在认知上的“短板”,也从朱处长的致辞中,了解到学校近几年的发展规模,填不了我对学校认知上的另一块“短板”。朱处长介绍说:截止2023年底,学校建有含光、鄠邑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目前在校本科生8565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学校设有9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武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足球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此外,学校还设有2个共建学院(学校):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

朱处长还谈到,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新闻摄影》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等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同29个国家和地区6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出6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朱处长对学校现状的介绍,对我来说,真是闻所未闻,太让人惊喜了,太扣人心弦了!真该向几十年来所有为之努力的师生员工说一声:大家辛苦了!  

谢谢离退休工作处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比较系统地了解到西安体院的过去和现在。在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西安体育学院在未来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西安体院的昨天和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