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2024-09-07 05:41:50)


 

   有人说,小雁塔园区是西安体院的后花园。这个说法基本准确。小雁塔园区的西侧与西安体院含光路校区,门当户对,中间只相隔一条朱雀路;小雁塔园区南侧与西安体院的生活小区,也是门当户对,中间相隔一条体育场北路。西安体院的师生员工及家属,不进园区,几乎都能看到小雁塔的塔身。我从1958年与小雁塔相

识以来,见的次数多了,对它的外貌,熟稔于心,唯独没有看到过小雁塔的塔顶。在近处看不到;在远处,光能看到一根似乎是避雷针的装置。日前,朋友邱君,给我发来了一个通过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题目叫“俯瞰小雁塔”,这才让我看到了小雁塔不为人知的塔顶(见附图1.2.3)。我很高兴!图片显示,塔顶有水泥地板,周围有铁栏杆,中间确有避雷针装置,可能还有一条与楼体相连的通道。塔顶四周,仍然保持原来残缺不全的原貌(见附图),继续向后人“诉说”当年曾经惨遭强烈地震的破坏。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的安仁坊荐福寺内(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友谊西路72),又称荐福寺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是为了保存唐代高僧义净带回的佛教经卷而建,历经1300多年,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小雁塔建成之初,共有15层,高约45米。1556年(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发生大地震,小雁塔的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在只剩下13层,高约43.4米。塔身为四方形状,青砖结构。内部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沿着木梯盘旋而上,可以直达顶层。五六十年代,小雁塔凭票对外开放,我曾经沿着木梯登上最高层。楼道很窄、很陡。后来,为了保护塔身,就禁止登楼了。小雁塔是西安市目前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原装建筑的古塔(大雁塔都不是唐代的原装建筑,经后人翻修改造过)。1300多年来,小雁塔历经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堪称奇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小雁塔曾经3次被地震震裂,一分为二,可在没有经过任何修复的情况下,竟然又自动复合了。资料显示:1487年(明宪宗二十三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被震裂,塔身自上而下出现了一条裂缝,有一尺多宽。34年后的1521年(明武宗16年),陕西再次发生大地震,小雁塔的裂缝不可思议地复合了。1556年(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发生大地震,小雁塔再次被一分为二。7年后的1563年(明朝嘉靖年间),当地发生大地震,小雁塔的裂缝神奇般地又恢复了原状。1691年(清朝康熙年间),小雁塔第三次因为大地震而裂开。1721年(清朝康熙年间),小雁塔第三次因为大地震而复原对于一座砖塔而言,经过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反能自然复合,“三离三合”,的确是一件奇事。

1958年,文物部门对小雁塔进行了修复。在修复中发现,小雁塔的塔基是夯土筑成的半圆球体。专家解释,这种半圆球体在遇到地震后,会将受到的压力均匀分散。这样一来,小雁塔就如同不倒翁那样,在历经多次地震后依然不倒。古代能工巧匠这样高超的建筑技艺,真让 人叹服!

来到西安几十年,第一次看到小雁塔的塔顶,是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照片看到的。无人机是怎样拍照的?是通过“会飞的照相机”拍摄的对这种“会飞的照相机”,我没有见过,经朋友邱君介绍以及阅读一些相关资料后,才知道一点拍摄原理和拍摄过程。无人机拍摄,通称为无人机航拍摄影,是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全系统在设计和最优化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是集高空拍摄、遥控、遥测技术、视频影像微波传输和计算机影像信息处理于一体的新型应用技术。我欣赏过一些邱君通过无人机拍摄的作品,很震撼显然,通过无人机照相,视觉广阔,可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拍摄,但不是谁都可以运用无人机航拍。据说在操作时比较复杂,会受环境限制,以及受到电池续航时间短、价格昂贵等因素影响。在当下,普及率不高。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无人机航拍也会像其它摄相技术那样走入“平常百姓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我终于看到了小雁塔的塔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