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太极拳大师喜迎百岁华诞

(2024-09-03 05:49:27)


 

前天(91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朋友马君以《太极之光》为题撰写的“陈全忠老先生百岁华诞庆典”的博文。博文写道: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弟子,以及来自老家陈家沟的亲友们,见证了太极拳界的这一盛事。老先生亲自登台致辞,风趣幽默,声若洪钟,感谢家乡,感谢太极拳,感谢领导、亲人、朋友和弟子们,感谢国家和党!老先生应邀演练了一段相伴自己一生的陈氏太极拳。整个大厅的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记录这一振奋人心的珍贵时刻。一位百岁老人翩然起舞,演绎太极的传奇和生命的传奇!收徒仪式和家族祝寿的时候,老先生一袭红衣,端坐台上。透过镜头,拉近,老先生面带微笑,慈祥谦和,双手合十,频频点头,没有丝毫的傲慢与矜持,而是保持着谦和与尊重,待人待物,待事待拳,始终如一,表里如一。老先生说:让太极之光照耀人间……文章末尾,还附发了9张图片。我下截了4张,与亲友分享。我读完马君的博文后,甚是感动,不由得在“评论”中写下了“既健康又长寿的寿星,难得!”的感言。

我真没有见过像陈全忠大师这样健康的百岁老人!这与他几十年坚持习练陈式太极拳有关?答案是肯定的。

陈全忠大师,原籍河南温县陈家沟,1925年出生,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传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温县一带群众,沿着陇海铁路线大举逃往西安。1940年,15岁的陈全忠也随家人逃往古都西安,开始了异地生活据介绍,陈全忠自幼秉承家传,后拜陈守礼先生为师,习拳不辍,功入化境,全面继承了祖传拳术,举起了陈式太极拳的大旗。1995年,在陈全忠先生的倡导下,融合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为一体,成立了西安市首个陈式太极拳专业组织西安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 几十年来,他授徒数千,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多人在国际年会及省市大型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特别是19961997年两度赴美国讲学,引起了美国武术界对太极拳的重新认识,受到了极高评价。

在西安,无论是陈式太极拳,还是杨氏太极拳,习练的人都很多。根据我的观察,老年人练杨式的居多,中青年练陈式的居多。这可能与这两种拳法的结构有关。专家说,太极拳尽管有大架、中架、小架之分,有杨式、陈式、吴式、孙式、武式之别,但都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内外兼修、刚柔相济。所以,只要静心坚持练习,不管练陈式太极拳,或者练杨式太极拳,或者练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都能终生获益。有材料显示:吴图南 寿高105 岁,马岳梁 97岁,江长风99岁,练的都是吴式太极拳。这就是一个好例子。

60年代初期,我曾经跟随学校武术课老师学习“简化太极拳”,后来因为左膝关节碰伤,就终止了练习,但我还会在生活中,做做“云手练习,以腰为主宰,拧腰转体。专家说:腰围一周正是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之所在,而十二经脉和奇经中其他七脉(二维、二乔、冲、任、督) 都为纵向行走,并与带脉交错。再说,腰部又是人的丹田所在之处,是人的生命之门,是人的元气或者说是精气产生之地。这里有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腧穴等,很清楚地告诉人们带脉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几十年来,我光练习“云手”一招,深感获益不浅。

太极拳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蕴含深邃哲理的文化符号。太极拳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太极之光,照耀中国,也照耀全世界!

国际太极拳大师喜迎百岁华诞

国际太极拳大师喜迎百岁华诞

国际太极拳大师喜迎百岁华诞

国际太极拳大师喜迎百岁华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