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健身的陶侃将军

是有历史记载的武将健身第一人。陶侃搬砖健身这件事,后来也演变为成语“陶侃运甓”。
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时年75岁的陶侃辞官归隐,不久后安逝于樊溪,享年76岁。在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晋朝,能活到76岁算是高寿了。这可能与他勤于健身有关。陶侃逝世后,获赠大司马,谥号“桓”。
“桓”,有肯定陶侃在开疆拓土、威震敌国上的功绩,是一种褒义评价
陶侃是一位武将,但他在文治方面,精勤于吏职。史书上说,陶侃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史称他治下的荆州“路不拾遗”。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里写有一段“陶侃惜谷”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司马光写道:“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文中的意思是:陶侃曾外出巡游,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他。由此,老百姓更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陶侃惜谷”的故事,从一侧面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因此受到人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