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巧合还是必然?

(2024-07-17 05:58:26)


 

713日,国内各大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存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71213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相隔2天,20247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钢党委常委、总工程师张寿荣同志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此前  各大媒体还报道了多位享年96岁逝世的院士。例如: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伯芳同志,因病于20242421: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同志,因突发心脏衰竭,于2024320517分在洛阳逝世,享年96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汪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581231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再往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胡光镇,因病医治无效,20231231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员梁晋才,于117逝世,享年9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胡光镇123日逝世,享年9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技委顾问徐承恩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于1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再往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同志,20225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陈灏珠院士20221030日凌晨309逝世,享年9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于202212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再往前,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于2016424,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因病逝世,享年96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同志,因病于20081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

以上摘录的资料,全都来自网络,只抄录96岁逝世的院士;也有97岁以上和95岁以下各年龄段逝世的,但不那么多,唯独96岁逝世的特别多。这是巧还是必然?难道96岁是走向死亡的一道“坑”?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表彰在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专家。2024年,中国科学院拥有院士873人,中国工程科学院用有院士978。两院院士共有1851人。这一称号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学术成就,是科技顶尖人物和最高学术权威的荣誉终身职务。院士的年龄普遍比较高,长寿院士也比比皆是。据报道,2021-2023年“新冠”肆虐期间,我国痛失院士137人,大多在80-98之间(2021年逝世院士28位,平均年龄约92最大年龄为105岁,最小年龄只有一位是57岁。这说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比较容易长寿。

有学者说中国有两群人最神秘,第一群是国医大师们,天天跟中药打交道,他们活到80算是短寿,个个高寿是常态;还有一群是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们。中科院80岁以上的院士人数中,90岁以上的院士就占了32%。他们之所以长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研究者认为,他们都有研究课题,主要心思用在思考上,有追求,常动脑动脑使脑细胞活跃,并带动全身细胞,新陈代谢旺盛。人老了,仍然有追求,仍然继续动脑,都会比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肯定会活得更好、更健康、更长寿!口口声声讲“顺其自然”、“颐养天年”的人,不一定就能达到你想达到的天寿之年!

是巧合还是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