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对联”

对联对联,它的核心就是要讲求“对”。我小时候读过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编撰的《声律启蒙》。这是一本学习写对子的启蒙读物。书中就写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副一字联,看似不相干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正反相对的内容:上联为墨,下联为泉。“墨”字上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除了一字联外,我还看到过二字联:上联为春花,下联为秋月;上联为汉赋,下联楚辞;上联为书山,下联为学海。都很对仗。也有三字联:上联为水底月,下联为镜中花;上联为水帘洞,下联为花果山;它们也都彼此相对。至于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比较常见,就不再举例了。在一些寺庙或景区,也有几十字乃至100字以上的长联。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就有一副长联,被称为称"古今天下第一联",为清朝陕西三原人孙髯翁所作,共一百八十个字。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副对联的上联,写的是滇池风物,视野极其开阔;下联写的是云南历史,追溯直达汉唐。
清朝还有不少长联,字数都超过昆明滇池大观楼的对联。据介绍: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的长联有210字,由清代钟云舫撰;武昌黄鹤楼长联有350字,清代潘炳烈作;四川青城山庙门长联有392字,作者是清代才子李善济;屈原庙湘妃祠长联408字,作者是清朝张之洞;四川清代才子钟云舫题江津临江楼长联,竞达1612字。进入现代,也有撰写长联能手。如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楹联220字,作者是现代人吕世军;长沙天心阁楹联348字,作者也是现代人李爱歧。学界认为,这些长联写的质量,都不如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
1976年出生的、被称为“重庆十佳才女“的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中心副主任聂晖写过一副对联,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和好评。上联:吟太白诗,养浩然气;诵稼轩词,壮报国情;品汉卿曲,恤民生苦;读东坡赋,怀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释卷,育智士不尽;下联:抚仲尼琴,沐幽兰香;与尧帝棋,谋天下势;法右军书,得灵性通;游范宽画,入清雅境。万世经典,为士修身养性,滋仁者无穷。上联中的“太白“,即唐朝诗人李白;”稼轩“,即南宋词人辛弃疾;”汉卿“,即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东坡“,即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联中文字包含了中国的四种文学形式,即诗、词、曲、赋,叙述了这四种文学形式代表作家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功能。下联中的”仲尼“,即孔子;”尧帝“,即三皇五帝中的尧帝;”右军“,即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范宽“,即北宋山水画家。联中文字包含了中国文人四友,即琴、棋、书、画,叙述了琴棋书画领军人物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功能。上下联字数相等,形式整齐;词性相同,句法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被文学界认为是一副值得品读的好联。亲友们,不放耐下性子,也认真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