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024-06-03 05:47:36)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则成语,出自东汉·赵岐《三辅决录》中的一句话: “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文中的“崔”,指的是崔子玉;“杜”,指的是杜伯度;“罗”,指的是罗辉;“赵”,指的是赵袭。这四人都是有名的书法家。有一个叫张伯英的人,他为人骄傲自满,常常笑话罗、赵两人的字不好,甚至还写信给朋友朱赐,说自己的书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也。意思是说,我的书法,与崔子玉、杜伯度相比,不如人家;若与罗辉、赵袭相比,则比他俩写的好得多。后人把张伯英这句话概括成一则成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则成语,常被一些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用以安慰自己;也被一些人用于劝人要知足。后来,又与“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组成歇后语。当一方说出前半部分“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另一方就知道后半部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关键词是一个“比”字。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比”的现象:比大小,比长短、比胖瘦、比高矮、比轻重、比快慢、比今昔……由“比”字组成的四字成语也不少:寿比南山、 将心比心、 无与伦比、心比天高、 今非昔比等。

每一个人都往往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与先贤比,与自己比,与家人比、与朋友比……有比较才有动力;有比较才有进步;有比较才懂得珍惜。心理学家说,人与人之间的比,不要盲目的比,失去自我的比,而是要采取理性的比,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只有比较,才知道别人的优秀和自己的缺点,才会有用奋力拼搏实现理想目标的动力;只有比较,才知道还有很多人比自己差,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平安幸福生活。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怎样与人“比”的文章。作者特别提到:用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和别人最差的一面进行比较,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优点对比,则有可能遭受巨大打击,让自己陷入不利局面。因此作者建议,要用正确的比较方式提升自己,去处理问题。哪些可以比?哪些不可以比?心里都要有个度,把握好可比性,人生就会在进步中处处有精彩。

这些年,我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在逐步下降,我会随时谨慎地运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则成语,提升生活信心。对于年轻人来说,常常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挂在嘴边,有可能被指责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但对于一位年过90的老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却成了我继续健康生活的激励机制。在当下,我已经不能同年轻人比,只能同我的同龄人比。例如:从去年夏天开始,我每天在户外健身走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平衡不稳的现象。为了防止摔跤,就减慢走路速度,再不敢一分钟走120步。现在,我走步的速度慢了许多,走的距离也少了许多,我不丧气。我与那些待在家里或躺在病床上“足不出户”的同龄人相比,还能每天坚持走步健身,很欣慰,也很心满意足。再比如,几天前,我牙龈发炎,带不成假牙,进食很艰难,只能吃软一点、煮得烂一点的食品,许多饭菜,都不敢问津。这难为了夫人顿顿给我做小灶,也让自己的肠胃受到委屈。但当我想起我们小区几位住院病人全靠“鼻饲”过日子,我暂时遭遇的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这一比,比出了自信,比出了生活勇气,比出了豁然开朗的新天地!

比,不是一种坏事,它往往是一种鼓励人上进的方式和刺激个人潜能的涌动力量。对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则成语,不要笼统地说它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说词;在特定条件下,它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