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及其它

前天(5月29日)早上,我写了一篇题为《睡眠,是延长生命的革命性的“秘方”》的博文。博文中,涉及到了做梦的问题,谈到“有梦不可怕,甚至多多益善。”我的朋友周君看到这段文字后,便在“评论”中写下了一句调侃式的评语:“那就多做好梦吧”。
做好梦,还想要多做好梦,并不是一件你想做就能做的、轻而易举的事。今天,我只能在这里回忆一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为人津津乐道的“黄粱一梦”这则寓言故事,权作做了一个“好梦”。
“黄粱一梦”,又叫“黄粱美梦”、“邯郸一梦”、“一枕黄粱”,是汉语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书中写道: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叫吕翁的道士,他是个得道高人,懂得很多仙术。一次,他出游经过邯郸城,中途在一个旅舍休息,巧遇少年卢生。卢生对吕翁说: “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却生不逢时,生活困窘成这样子!”吕翁说:“我看你的身体不错,没有病痛,而且说话也挺好的,怎么却说自己有困窘呢?”卢生摇摇头:“我就是苟且偷生,哪儿谈得上好?”吕翁说:“这样不算好,那怎样才算好?”卢生回答:“一个读书人活在这世上,当然要建立功名,入朝为官,让家族更加昌盛而富裕,这样才能算得上好啊!”说完这些,卢生越发觉得没意思,就想闭上眼睛睡一会儿。这时店家也在生火准备用黄粱做饭(黄粱,即北方的小米)。吕翁拿出一个青瓷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着我的枕头睡觉,就能实现你的梦想。”卢生很快就在枕上睡着了。一进梦乡,就梦见娶了出身于望族清河崔氏的美丽妻子;不久,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是高官厚禄,嫁娶豪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到他80岁快要断气时,卢生被惊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依然坐在旁边,店主蒸的黄粱饭还在锅里呢!这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故事。
作者撰写“黄粱一梦”这个故事,用意很明确,就是把它比喻为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的事物,也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
与“黄粱一梦”相类似的成语,还有一则“南柯一梦”(南柯,即朝南的树枝)。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故事大概内容是:主人公叫淳于棼,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游侠,家住在广陵郡(今扬州市),院子里有一棵不知年轮的古槐树。淳于棼平日里,无所事事就喜欢喝酒。有一天,喝醉酒后被两个朋友扶到槐树地下休息,就沉沉入睡,并进入梦乡了。在梦中,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遭国王疑忌,被遣还乡。醒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穴。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成语“南柯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不管是卢生,或者是淳于棼,都在梦中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也不可能得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要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就要付出行动。心动不如行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羡慕成功人士的金钱、财富、名声等的耀眼光环,做梦都想自己也能拥有,但又不肯出汗、出力,最终只能同“黄粱一梦”和“南柯一梦”里的主角一样,得到的是一无所有,一切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