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汉馆”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简称“历博”)新建的分馆“秦汉馆”。届时,新建的“秦汉馆”将迎来八方来客,共同庆祝“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创立的。今年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设立“国际博物馆日”,旨在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必须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去年(2023年)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今年(2024年)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教育和研究”。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1983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博物馆协会都会设立一个主会场”,旨在推动和促进当地的博物馆事业。据我查到的资料,从2014年开始,分别在各省市自治区首府,设立主会场:2014,在南京;2015,在石家庄;2016,在呼和浩特;2017,在北京;2018,在上海;2019,在长沙;2020,在南京;2021,在北京;2022,在武汉;2023,在福州;2024,在西安。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陕西“历博”的分馆“秦汉馆”。“秦汉馆”在哪?据介绍,秦汉馆在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
我曾经被人问到过:什么是“博物馆”?这个问题,国际博物馆协会作出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并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8世纪后期才出现。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在中国,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于1936年6月6日动工建设。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并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字,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6183家;其中,陕西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23家,包括7家一级博物馆。这7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秦始皇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