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钧一发”是汉语成语,出自《汉书·枚乘传》。“钧”,是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千钧”,就是1千个30斤。“千钧一发”的意思是,把千钧(是一个概数)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1根头发,根本承载不起。人们习惯用“千钧一发”这个成语,用以形容情况极其危急。
·
1钧=30斤,是汉代规定的重量单位。汉代规定:24铢为1两,16两为1斤,30斤为1钧,4钧为1石。这里所谓的“石”(音dan,四声)”,既是容量单位(1石=10斗),又是重量单位(1石=4钧)。在汉代,用以计算重量的工具称之为秤,或者叫衡器(衡量物品重量的器具)。最早的秤,传说为春秋末年的鲁国人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他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星系数量,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每一颗星花代表一两,13颗星花代表13两,定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令丞相李斯负责制定新的、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度”,是指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或标准,如尺子,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量”,是指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或标准,用于测量物体的容量或体积,如升、斗等容器。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度”与“量”的标准,但在“衡”(测定重量)方面的标准,他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共16画)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1斤等于16两。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也有一说:把1斤定位为16两,是与天上的星系有关
。鲁班制造杆秤时,就是依据北斗七星与南斗六星的数字,在杆秤上刻了13星,定13两为1斤。后来秦始皇添加了“福禄寿”三星,于是变成了16两为一斤
此传说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这是一个传说,但据说也确实影响着一部分商人,为了自己的“福禄寿”,不敢轻易短斤少两,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沿用16量为一斤的衡器。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不再用“两、钱、分”等而改用“克、毫克、升、毫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