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024-04-27 06:16:12)
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继4月9日(星期二)下午举行“心肺复苏宣传和普及活动”之后,昨天(4月17日)下午,又在离退休工作处会议室,为离退休教职工举行“健康讲座”,由“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全科医生任大夫作“冠心病预防”报告。报告会由离退休工作处李倩副处长主持,部分离退休人员参加,朱舰处长及办公室同志也参加了讲座。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离退休职工中的大多数同志都大体知道这个病。据报道,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人;因冠心病致死的人数也不少,有人说,甚至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很高,我们离退休人员都可以被认为是危险人群。除了年龄因素外,吸烟、酗酒、肥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都有罹患冠心病的患病几率。正是出于冠心病的这些特点,离退休工作处的同志,举行这样的讲座,非常得当,很有针对性,理所当然地得到离退休人员的关注;我在看到“讲座”通知后,也欣然按时参加了这个讲座。
负责“讲座”的任医生是“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的全科大夫。他结合视频,分五个部分,讲了有关冠心病的问题。这五个部分,分别是:1. 什么是冠心病;2.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3.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4. 该做什么样的检查;5. 冠心病怎样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任大夫说,冠心病就是缺血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发生因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所引起的动脉壁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触发胸痛、胸闷等不适的情况。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任大夫提到了老年人、抽烟的人(包括二手烟)、血脂和血糖高的人、有家族史的人、压力大的人等等。冠心病比较隐蔽,但仔细观察、体验,也能感受初期的端倪。任大夫告诉我们,如在劳累和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和压榨性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时间三到五分钟,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能自行缓解;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如果出现其中的不适当症状,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检查手段,通常是或做心脏彩超、或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做血管造影等。如果被确诊,则需进行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任大夫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对冠心病不必惊慌恐惧。这种病,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得到控制。“坏”胆固醇水平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不健康饮食,吃太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只要我们摒弃不良嗜好,改变不良习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放松心情,冠心病是可以得到预防的。“讲座”时间不长,但讲得简单精炼,达到了“讲座”的预期目的。
在“讲座”开始前,随行护士还给到会的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血压、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