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少见的文艺晚会

在我的记忆里,我观看过由国家主办的文艺晚会,或由省市(县)主办的文艺晚会,或由区乡(镇)、学校、工厂、军队、社区等单位主办的文艺晚会,就是没有观看过由一个“姓氏宗亲”主办的文艺晚会。日前,我收到了福建老家小侄女给我发来的视频看到,在她居住的中堡镇镇政府所在地,石姓人士,4月4日清明节白天在石氏宗祠祭祀完后,又于当天晚上举行了一台名叫“天下石氏一家亲”的文艺晚会(见附图),慎终追远,娱乐宗亲。
据介绍,武平中堡镇石姓人口约有1万人(仅次于居住在中堡镇的蓝姓人口),主要居住在镇政府所在地的七方村、中堡村;文艺晚会会址就设在镇政府所在地的朱坊村。我没有看到晚会演出的节目单,只在视频里看到,我的侄外孙女石月香是晚会主持人之一(见附图);我的小侄女不姓石,但夫君姓石,也就成了石家人参加了演出,分别出演了船灯(扮艄公)和歌舞节目(见附图)。
以一个姓氏名义组织文艺晚会,在客家地区,可能还有,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这是闽西客家地区浓浓族群观念的必然表现,与客家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是汉族八大民系之一。汉族的八大民系,包括北方民系、晋绥民系、吴越民系、湖湘民系、江右民系、闽海民系、粤海民系和客家民系。客家民系又称客家人。所谓客家,是闽粤赣边区地区的原住民对因北方战乱南下难民的称谓。原住民称南迁的人为客人;南迁来的人也自称为客人、客家人。从西晋以来,有过西晋的“八王之乱”、东晋的“五胡之乱”、唐末的“黄巢之乱”、南宋末年的“元军入侵”。从黄河流域南迁的移民,经河南、湖南、江西,最先集结于粤北、闽西、赣南边区。江西的赣州、福建的汀州、广东的梅州和惠州,被称为“客家四州”。我的祖籍福建武平,与汀州毗邻。我们县都是客家人,被称为客家县。据《闽西文化大典》介绍,中堡的石姓是南宋时候由龙岩迁到中堡,开基始祖是石宗盛,已传三十多代,后裔分布本省及广东、四川、江西等地,约20万人。福建武平中堡石氏宗盛公祠,是石宗盛后裔联系的纽带之一。每年祭祀,各地石宗盛后裔或派代表来中堡祭祀。所以,日前举行的晚会,打出了 “天下石氏一家亲”的主题。
在客家,有很多祠堂。这是客家地区的一个特点,北方没有。每个祠堂大门两侧都会贴上一副对联,标明你来自何方,姓啥,通称“门联”。中堡镇石氏宗祠的门联,写的是:“万石家声远,双莲世泽长。”我们林姓的门联是:“九龙新世第,十德旧家风。”我们武平县有个镇,居住着几十个不同姓氏的人,号称“百姓镇”。只要一看家家户户贴的门联,不用问,就知道这家住户姓什么。有关门联的故事,限于篇幅,我不多叙述,待有空时,再向亲友介绍。